出版時間:2001-0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馮友蘭 頁數:480 字數:389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在解放以后,我時常想:在世界上,中國是文明古國之一。其它古國,現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國還繼續(xù)存在,不但繼續(xù)存在,而且還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中國是古而又新的國家。《詩經》上有句詩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迸f邦新命,是現代中國的特點。我要把這個特點發(fā)揚起來。我所希望的,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重寫一部《中國哲學史》。 這種企圖,說起來很容易,實際上做起來就困難多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要在長期生活、工作和斗爭中鍛煉出來的。??孔x幾本書是不能懂得的,更不用說掌握和應用了。解放以后,提倡向蘇聯學習。我也向蘇聯的“學術權威”學習,看他們是怎樣研究西方哲學史的。學到的方法是,尋找一些馬克思主義的詞句,作為條條框框,生搬硬套。就這樣對對付付,總算是寫了一部分《中國哲學史新編》,出版到第二冊,“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我的工作也停了。 到了70年代初期,我又開始工作。在這個時候,不學習蘇聯了。對于中國哲學史的有些問題,特別是人物評價問題,我就按照“評法批儒”的種種說法。我的工作又走入歧途。 經過這兩次折騰,我得到了一些教訓,增長了一些知識, 也可以說是在生活、工作、斗爭中學了一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路是要自己走的;道理是要自己認識的。學術上的結論是要靠自己的研究得來的。一個學術工作者所寫的應該就是他所想的,不是從什么地方抄來的,不是依傍什么樣本摹畫來的。在一個考試中間,一個學生可以照抄另外一個學生的卷子。從表面上看,兩本卷子完全一樣??墒巧杂薪涷灥睦蠋?,一眼就能看出來,哪一本卷子是自己寫的,哪一本是抄別人的。 現在,我重理舊業(yè),還想實現我原來的計劃。對于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我還自以為有點理解,有點體會。值此舊邦新命之際,我應該把我的一點理解和體會寫出來,以加入新長征的行列,跟上新長征的進程。我覺得我有這個責任。這也算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吧。 吸取了過去的經驗教訓,我決定在繼續(xù)寫《新編》的時候,只寫我自己在現有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上所能見到的東西,直接寫我自己在現有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上對于中國哲學和文化的解和體會,不依傍別人。當然也有與別人相同的地方,但我是根據我自己所見到的,不是依傍,更不是抄寫。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并不等于依傍馬克思主義,更不是抄、寫馬克思主義。我的業(yè)務水平還不高、理論水平更低。我對于中國哲學和文化的理解和體會,可能是很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但一個人如果要做一點事,他只能在他現有的水平上做起。 哲學史有各種的寫法。有的專講狹義的哲學,有的著重講哲學家的身世及其所處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有的著重講哲學家的性格?!案饔星铩?,不必盡求一致。我生在舊邦新命之際,體會到一個哲學家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對于他的哲學思想的發(fā)展、變化有很大的影響。我本人就是一個例子,因此在《新編》里邊,除了說明一個哲學家的哲學體系外,也講了一些他所處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這樣作可能失于蕪雜。但如果做得比較好,這部《新編》也可能成為一部以哲學史為中心而又對于中國文化有所闡述的歷史。如果真是那樣,那倒是我求之不得的。 無論什么話,說起來都很容易,但實行起來就困難多了。以上所說的是我的一種思想,也可以說是我的一種理想。從理想到現實,還有一個很大的鴻溝,還有一段很長的路程,還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越過,才能走完。在這個路程中,希望中國哲學史工作者和愛好者給予指教和幫助。
作者簡介
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一九一二年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班,一九一五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一九一九年赴美留學,一九二四年獲歌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貒髿v任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箲?zhàn)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一九四六年赴美任客座教授。一九四七年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一九五二年后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出版兩卷本《中國哲學簡史》,把中國哲學史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肯定了傳統儒學的價值。四十年代寫《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學結合新實在論,構建其“新理學”體系。一九四九年后著有《中國哲學史新編》等 。
書籍目錄
第五冊 自序 緒論 第四十九章 通論道學 第五十章 道學出現的政治條件——慶歷新政和熙寧變法 第五十一章 道學的前驅——周悙頤和邵雍 第五十二章 道學的奠基者——二程 第五十三章 道學的奠基者——張載 第五十四章 朱熹 第五十五章 陸、王心學的興起 第五十六章 道學外的思想家——陳亮和葉適 第五十七章 氣學的復興和理學的自我修正及革新 第五十八章 心學的發(fā)展 第五十九章 后期道學的高峰——王夫之的哲學體系第六冊 自序 緒論 第六十章 中國歷史第二資助大轉變時期思想中的先行者——黃宗羲 第六十一章 顏元對于道學的批判 第六十二章 戴震反道學的斗爭 第六十三章 魏源應付大轉變的新形勢的總對策及其哲學思想 第六十四章 農民大起義和太平天國的神權政治 第六十五章 所謂“同治中興”和“同治維新”的中心人物——曾國藩 第六十六章 戊戍變法(所謂“光緒維新”)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康有為 第六十七章 戊戍維新運動的激進理論家和哲學家——譚嗣同 第六十八章 中國第一個真正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家——嚴復 第六十九章 中國近代美學的奠基人——王國維 第七十章 關于中學、西學斗爭的官方結論 新版校勒后記
編輯推薦
哲學史有各種的寫法。有的專講狹義的哲學,有的著重講哲學家的身世及其所處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有的著重講哲學家的性格?!案饔星铩保槐乇M求一致。我生在舊邦新命之際,體會到一個哲學家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對于他的哲學思想的發(fā)展、變化有很大的影響。我本人就是一個例子,因此在《中國哲學史新編》里邊,除了說明一個哲學家的哲學體系外,也講了一些他所處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這樣作可能失于蕪雜。但如果做得比較好,這部《新編》也可能成為一部以哲學史為中心而又對于中國文化有所闡述的歷史。如果真是那樣,那倒是我求之不得的?! o論什么話,說起來都很容易,但實行起來就困難多了。以上所說的是我的一種思想,也可以說是我的一種理想。從理想到現實,還有一個很大的鴻溝,還有一段很長的路程,還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越過,才能走完。在這個路程中,希望中國哲學史工作者和愛好者給予指教和幫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