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佛教思想論集

出版時間:1998-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任繼愈  頁數(shù):45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悉達多(Siddhartha),族姓為喬達摩(Gautama),中國古譯為瞿曇,相傳為凈飯王太子,生于迦毗羅衛(wèi)(Kapilavastu),該地現(xiàn)在尼泊爾王國境內(nèi)。他一生傳教活動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帶。釋迦牟尼(sakyamuni)是佛教徒對他的尊號。關于他的生卒年,根據(jù)文獻史料的推斷,約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0一490之間,略早于中國孔子(孔子的生卒年為公元前551-479年)。   佛教在印度開始傳播時期,正是印度奴隸社會比較發(fā)達的時期。印度封建化的過程歷時較長,大約從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后6世紀,印度的封建經(jīng)濟才逐漸鞏固下來。進入封建社會后,印度奴隸制殘余曾延續(xù)了很長時期。早期佛教是為當時的印度奴隸主階級服務的,后期的佛教大乘則為封建地主階級服務。    佛教開始傳播手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一帶,以后南到斯里蘭卡、印度支那半島,北到中亞細亞,隨著中國與中亞各國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佛教于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在中國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開始生根、發(fā)展,形成中國封建社會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   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經(jīng)歷了近二千年的漫長的歲月,它在中國封建社會各階層中曾起過廣泛影響。自從它傳入中國那一天起,一直是適應當時封建地主階級的需要來宣傳解釋其宗教學說的。不少中外學者認為中國的佛教背離了印度佛教原旨,使印度佛教走了樣。這種看法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但這種看法是不太妥當?shù)摹?   思想意識是一定社會的產(chǎn)物,各種社會有它的成長和衰落的過程。印度佛教也有它生長和衰落的過程,總在不停頓地發(fā)展、變化著。印度的佛教,不但在一兩千年間有很大的變化,即使拿釋氏一生的宗教活動來說,據(jù)后人的研究,他早期傳教和后期傳教,其側(cè)重點也不同。究竟什么是佛教的原樣?釋氏逝后約百年左右時間,佛教徒中間對教義教規(guī)的理解已發(fā)生了嚴重的分歧,形成上座部、大眾部兩大部派,隨后,這兩部派又不斷發(fā)生分化,形成了十八部(或二十部)。接著又出現(xiàn)了佛教大乘教派。大乘教派中先有龍樹、提婆倡導的中觀學派,后來又有無著、世親倡導的唯識學派。大乘自稱得到釋氏的“了義”,而小乘許多學派并不服輸,與大乘并存,各立門戶,都繼續(xù)流傳。由此可見,在印度事實上并不存在一個標準的佛教樣板。如果要把印度佛教的各種教派分化、興衰變遷的道理講清楚,就不能只在佛教內(nèi)部去尋找佛教變遷的原因,而應當從印度的社會歷史中去尋找佛教興衰變遷的原因。這屬于另外的題目,不屬于中國佛教史的范圍。我們的任務是考察中國佛教的歷史,揭示出它的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從而有助于加深認識東漢以后中國的古代封建文化,更好地認識中國的哲學史、文學史以及整個歷史。   社會實踐表明,一切事物都在發(fā)展變化,古人所信奉的“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觀點只能表達取得政權的地主階級的主觀愿望。哲學和宗教看起來高入云霄,好象不食人間煙火,實際上它們?nèi)匀皇且欢ǖ纳鐣慕?jīng)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反映,只是有時是直接的反映,有時是間接的反映,有時是曲折的反映罷了。社會經(jīng)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總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從而反映經(jīng)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哲學、宗教也相應地改變。我們應當通過考察佛教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初傳、滋長、興盛、衰微的全部過程,從中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

書籍目錄

佛教與中國思想文化——《中國佛教史》第一卷序(代序)中國佛教的特點漢唐時期佛教哲學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南朝晉宋間佛教“般若”、“涅磐”學說的政治作用隋唐時期的佛教文化唐代三教中的佛教武則天與宗教天臺宗哲學思想略論法相宗哲學思想略論華嚴宗哲學思想略論禪宗哲學思想略論敦煌《壇經(jīng)》寫本跋神秀北宗禪法唐宋以后的三教合一思潮從佛教到儒教從佛教經(jīng)典的翻譯看上層建筑與基礎的關系編輯《中華大藏經(jīng)》(漢文部分)的意義附錄:關于《物不遷論》(附今譯)關于《不真空論》(附今譯)關于《般若無知論》(附今譯)關于《神滅論》(附今譯)關于《杜陽阿編》(節(jié)錄)漢一唐佛教簡明年表后記再版附言三版附記四版附記

章節(jié)摘錄

  從周公相傳下來的典章制度為孔孟所繼承,孔孟建立了儒家。儒家的理論成為后來維持封建宗法制的指導思想。董仲舒開始把儒家思想與陰陽家思想相結(jié)合,造成神學體系,天子是人又是神,為君權神授建立了理論基礎。經(jīng)歷了東漢白虎觀會議,形成書面記錄,《白虎通》神學經(jīng)學正式建立。神學經(jīng)學以儒家標榜的“三綱”為骨干,“君臣”關系又是“三綱”中的核心。治天下、為人、處世,都要服從“君臣”大義。君臣關系成為一對永恒的原則。推衍到極端,甚至認為天地日月所以能按規(guī)律運行、不出差錯,就在于它符合、體現(xiàn)了“三綱”的原則?! ≈灰蟹饨ㄖ疲碗x不開儒家的說教來維持其統(tǒng)治秩序。南北朝時期,中國處于分裂狀態(tài),儒家定于一尊的獨霸地位受到削弱,玄學思想一度上升,以后又有了佛教和道教,于是出現(xiàn)了四種思想體系,儒家、玄學、佛教、道教。這四種體系中,玄學勢力不久即衰,南北朝時期只剩下三種思想體系,即儒、佛、道。只要有封建制度存在,必然離不開儒家的思想。儒家在南北朝時期,失去獨尊地位(與漢代比)但朝廷離不了它,它是穩(wěn)定封建等級制的址有效的思想工具,門閥士族地主階級為了更好地鞏固其政治特權,把儒家經(jīng)典中的禮制,尤以與繼承權有關的喪服制受到更大重視。甚至有一部分有名望的僧人,也研究起喪服經(jīng)來。  道教作為一種中國本土的宗教,在漢末已形成一股強大勢力。道教的傳播得到兩股社會力量的支持。道教講長生、黃白術,宣傳興國廣嗣之術,對上層貴族、宮廷有吸引力,為帝王、貴族所信奉。道教同時用符水治病,它的某些互助互救的制度,為下層勞苦群眾所歡迎。這樣,上下結(jié)合,東漢末年發(fā)展得很快。在民生困苦、政治黑暗的東漢末年,造成了道教滋生蔓延的條件。黃巾起義以道教組織為號召,動搖了漢王朝的統(tǒng)治,從此國家無力進行中央集權,陷于地方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的局面?!   ∥鋭t天復雜的宗教迷信心理,也表現(xiàn)在她當權后多次改變年號的舉動上。從高宗顯慶五年(660年),帝患風眩,政歸武氏開始,到長安四年(705年)止,四十五年間,共改元二十九次,平均一年多改元一次,有時一年改二次。年號命名,不外祈求神圣保佑,延年平安之類的祝愿詞句,如天授、長壽、如意、延載、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久視、大足、長安等?! ∵@都說明武則天享有威陵天下的權勢,同時又內(nèi)心有所不足,祈求神佛保佑的軟弱、怯懦的一面。政治權力并不能滿足一個精神生活有欠缺的中國婦女的要求,于是,不得不到宗教中求安慰,找一個安心立命的境界。身為帝王,不同于一般人可以拋開家室,出家求道。她一生追求政治權力,同時又要求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投靠宗教是唯一的途徑?! ∥鋭t天與一般宗教信徒不同,一方面,她私用宗教為自己謀取權力,另一方面,也借宗教以自我安慰。說武則天虔心于佛教或任何一種宗教,不合事實;說武則天無法無天,完全把宗教作為工具,一點迷信也沒有,也不合事實。她信奉的不止佛教一種,她的宗教信仰有較高層次的宗教神學體系(如華嚴宗),也有世俗群眾,神鬼迷信,福禍報應,神仙巫術之類低層次的宗教活動。從武則天身上不難看出唐代社會宗教活動的縮影?! ∥鋭t天利用她的豐富的政治斗爭經(jīng)驗,她祈求的差不多都達到了目的,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她自以為想辦的沒有辦不到的。只有一件事,她以天子之尊也無能為力。面對皇位繼承問題,武則天碰了壁。在男姓為中心的社會里,家庭的繼承權只能由男姓掌握,婦女從屬夫家。武則天用行政權力為武氏七祖立廟,但武則天不能令武氏家族為姑母立廟,武氏的帝業(yè)只能由李姓家族繼承。否則,則斷了香火,不得血食。在世俗習慣、法律制度方面,佛教、道教又不及儒教影響的深遠。武則天奮斗了一生,崇道崇佛,信巫祝、*祥,歸根到底,又不得不受儒教的約束。    法相宗企圖從理論上打通人間和佛國兩個世界,使人們逃避現(xiàn)實,進入佛國。他們說阿賴耶識包括有漏種子和無漏種子。有漏種子不斷經(jīng)過善行的熏習,可以從有漏轉(zhuǎn)到無漏。阿賴耶識即轉(zhuǎn)成“無垢識”,阿賴耶識就不存在了。但佛教大乘法相宗的體系,本有種是“法年故有”的,不是由真如產(chǎn)生的。熏習種也不是真如熏成的,它是前七識所熏的。真如對于本有種或熏習種都無能為力。真如是無為無作,不能產(chǎn)生萬物。真如既不能產(chǎn)生萬物,又如何使人舍染歸凈呢?且不說叫人“成佛”本身是個騙局,單就理論上說,法相宗認為只有佛能斷盡有漏種子;有漏種子斷盡才是佛。這一循環(huán)論證的窘境,他們無法擺脫!  法相宗宣揚離開每個具體的人還有所謂獨立永恒存在的精神的實體阿賴耶識,和它含藏的精神的種子;認為人類的認識不過是自己的“見分”認識自己的“相分”;只承認主觀世界而抹煞了客觀世界。這種錯誤,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無人身的理性在自身之外既沒有可以安置自己的地盤,又沒有可與自己對置的客體,也沒有自己可與之結(jié)合的主體,所以它只得把自己顛來倒去:安置自己,把自己跟自己對置起來,自相結(jié)合——安置、對置、結(jié)合。”(《政治經(jīng)濟學的形而上學》,《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05頁)馬克思刺中了近代客觀唯心主義的心臟。法相宗的阿賴耶識雖不就是近代資產(chǎn)階級哲學家們所謂“理性”,但是這些指示的基本精神和原則對于我們剖析古代法相宗的唯心主義體系也是完全適用。的?!   ∷逄茣r期的其他宗派,比較著重煩瑣的章句解釋、經(jīng)院學派式的鉆研。那一些顯貴的僧人,可以交接官府,出入宮廷。他們占有廣大的土地,擁有眾多的奴仆。佛教一方面宣揚要看輕世俗富貴,摒棄物質(zhì)享受,但是在佛教徒和寺院經(jīng)濟特別發(fā)達的情況下,將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奢侈、腐化、享樂的道路,在人民面前失去了它的欺騙作用。為了挽救當時佛教面臨的危機,在內(nèi)部產(chǎn)生了象禪宗這樣的宗派。他們沒有很多的學問,甚至有不識字的宗教領袖,他們多半出身于一般平民家庭,在生活作風上比較能夠刻苦。他們沒有占有大量的莊園,不要累世修行,不要大量的布施,不要許多麻煩的宗教儀式,不要背誦那些浩如煙海,窮年累月還不能完全記誦的經(jīng)卷?! ∵@樣的革新運動,他們要有自己的武器。他們沒有惰唐佛教其他宗派的優(yōu)越條件,沒有很多的“理論”和舊的佛教宗派相抗衡。他們唯一的武器就是用主觀唯心主義,他們不要論證、不要引經(jīng)據(jù)典,只要憑借每個人主觀信仰和良心。因此,禪宗從惠能以后,從客觀唯心主義轉(zhuǎn)向主觀唯心主義,不能僅僅看做禪宗本身的轉(zhuǎn)變,它標志著唐代佛教發(fā)展中遇到危機后的新趨勢?! 』菽芤院螅?jīng)過幾代的傳播,禪宗在中國廣大地區(qū)發(fā)展為五個較大的支派,禪宗這些支派曾流傳到日本與朝鮮,并且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這五個支派是:溈仰宗,開創(chuàng)人是溈山靈祐和他的弟子仰山慧寂;臨濟宗,開創(chuàng)人是臨濟義玄;曹洞宗,開創(chuàng)人是洞山良價和他的弟子曹山本寂;云門宗,開創(chuàng)人是云門文偃;法眼宗,開創(chuàng)人是法眼文益。這五宗所創(chuàng)立的時代都在晚唐末五代的時候。靈祐的生卒是771—853年,義玄死于866年;洞山良價的生卒年代是807—869年;文偃的活動年代在宣宗、懿宗時代(847—872年);文益死于958年,這時唐帝國已滅亡?! ∵@正是唐帝國從衰亡到崩潰的時期,農(nóng)民革命大規(guī)模爆發(fā),最大的一次是875到884年的黃巢起義。全國各地,甚至包括當時的首都長安在內(nèi),都經(jīng)常受到軍閥戰(zhàn)爭的災害。佛教的寺院經(jīng)濟和當時的門閥士族以及一般地主階級的命運一樣,在農(nóng)民起義的震蕩下,紛紛破產(chǎn)。唐帝國中央政府為了挽救財政的危機,曾在845年進行了一次規(guī)模最大的滅佛運動,佛教各宗派遭到極為嚴重的打擊?!   x宋間佛教理論家參加了當時玄學家的論戰(zhàn),與世俗學者共同探討本體論的問題。這種辯論推動了中國哲學的發(fā)展。南北朝時期,佛教理論界由般若學轉(zhuǎn)向涅槃學的討論。涅檠學即哲學的心性論(佛教稱為佛性論,即人性論)。由本體論進入心性論是當時思想界又一熱門話題。從般若學到涅槃學(由本體論到心性論)恰恰與中國哲學史發(fā)展的邏輯同步開展,當時中國哲學史就是由本體論向心性論轉(zhuǎn)移的?! “彩分畞y是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轉(zhuǎn)折點,佛教也受到戰(zhàn)亂的影響。對佛教打擊最重的一次是唐后期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的廢佛運動。這次廢佛運動除佛教受損失最大以外,還有幾種外來的其他宗教。會昌廢佛,佛教各宗派的物質(zhì)設施受到嚴重破壞,難以恢復,寺院經(jīng)濟從此一蹶不振。只有禪宗得到比以前更多的傳播機會?! ⌒男哉撌撬逄品鸾谈髯谂晒餐P心的問題。各宗派用各自的觀點,方法分別建立心性論體系。晉宋間竺道生的涅槃學代表早期的心性論,道生有創(chuàng)見,但還要依傍印度佛教的經(jīng)典,如果北本《涅槃經(jīng)》未被發(fā)現(xiàn),竺道生將遺恨終生。唐代佛教有更強的創(chuàng)造性,有沒有佛教經(jīng)典文句的根據(jù),看得并不重要。唐代佛教各宗派都借用佛經(jīng)創(chuàng)建自己的體系,天臺宗之于《法華經(jīng)》、華嚴宗之于《華嚴經(jīng)》,都是用佛經(jīng)作為憑藉,他們都大膽發(fā)揮。連墨守師承的玄奘譯經(jīng)時也有時用編纂或挾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更不用說大膽創(chuàng)新的禪宗了?! 「髯谒ヂ淞?,而撣宗獨盛。時當亂世,唐中央政府對全國完全失去控制,禪宗更加發(fā)展了。因為禪宗有自己勞動養(yǎng)活自己的傳統(tǒng),不靠寺院經(jīng)濟放高利貸、收田租過活。禪宗百丈懷海制定《百丈清規(guī)》,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規(guī)定。用小農(nóng)經(jīng)濟、小生產(chǎn)的方式共同維持僧團的生活?! 《U宗內(nèi)部有不少流派,后人分為南派、北派,七家十室,細分起來不止百家,各流派有獨自強調(diào)的重點方法,這里不去詳說;各派也有共同點——自己解救自己,如果自己沒有自悟,佛祖也無能為力。這種自我解縛、自我解脫的思想方法和修養(yǎng)方法,即中國古代小農(nóng)經(jīng)濟自給自足生產(chǎn)方式的反映?!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漢唐佛教思想論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還是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因為一位老師的推薦,讀了此書,喜歡??墒墙?jīng)濟窘迫,不敢去買只有一塊多錢的這本書。二十八年過去了,還能又找到這本一直喜歡的好書。真開心!
  •   就是排版不太好
  •   作學問,感覺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這幾十年寫的,水平不是一般的差,整體極差。還得看老先生寫的才行。
  •   很不錯的書 還是98年印刷的 只是送來的時候有點舊 有點皺
  •   此書為任繼愈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很見史學功底!不可不讀
  •   此書比老的版本又完善不少章節(jié)
  •   一句話,大師就是大師!
  •   心了不可得
  •   還沒開始看,大致翻了一下,無論是當作興趣書還是專業(yè)書都會受益匪淺
  •   不錯,大家的書,嚴謹
  •   雖然帶有時代的烙印,但是對于佛教思想還是頗有見地,讀書時需要我們?nèi)ナ彺孑肌?/li>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