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

出版時間:2008  出版社:雙葉社  作者:湊かなえ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我が子を校內で亡くした女性教師が、終業(yè)式のHRで犯人である少年を指し示す。ひとつの事件をモノローグ形式で「級友」「犯人」「犯人の家族」から、それぞれ語らせ真相に迫る。選考委員全員を唸らせた新人離れした圧倒的な筆力と、伏線が鏤められた緻密な構成力は、デビュー作とは思えぬ完成度である。

作者簡介

〈湊かなえ〉1973年広島県生まれ。武庫川女子大學家政學部卒。2005年第2回BS‐i新人腳本賞で佳作入選、07年第35回創(chuàng)作ラジオドラマ大賞受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告白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5條)

 
 

  •     小時候,如果有人推我,我一定要推回去,推不回去就罵了跑,一定要占點便宜心里才平衡。人們總是說小孩子是最單純最善良的,人們總是說人性本善,可是我覺得人生來帶惡。團結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內訌為了在人群中的優(yōu)越,人的平衡點是很容易被打破的,看似堅不可摧的團體在利益面前很容易地就四分五裂,互相制衡。又跑題了,今天聽了點《明朝那些事兒》。
      人這輩子能好好活著,真的要靠運氣。森口的運氣就不好,喜歡的人仰慕的人得了艾滋,不幸之中的萬幸,他們的孩子好好的。萬幸之中的不幸,孩子被兩個懵懂的孩子殺掉了。法律制裁不了他們,她咽得下這口氣嗎?不能。所以她把混了艾滋病毒的牛奶給兩個孩子喝下去。站在她的角度是合理的,兩個孩子活該不是嗎?
      A是個聰明、可憐的孩子,他愛母親,他的世界里只有母親,可是,母親拋棄了他。原本他有機會可以忘記母親,如果沒有弟弟的到來。他狂熱地希望引起母親的注意,用盡所能。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天生就比別人聰明,卻也更容易走進歧途。
      而B因為某些事,一直對森口有敵意和厭惡,他們選擇了森口的女兒。A電昏了森口的女兒,B很害怕,小孩是沒有安全感的,因為隨隨便便一個大人都可以教訓他,他們沒有做錯的時候尚且擔心被訓斥,何況是做了無法彌補的大錯,慌亂之中,森口的女兒醒了,他做了更錯誤的決定,把小孩丟進池塘。在某一刻,我即是他,不是相同的故事卻有著相似的惶恐。在這個世界上,小孩因為年齡和資歷是無法改變的弱勢群體。
      小直的媽媽,她深信對女兒嚴謹苛待,對兒子鼓勵夸獎,這種教育方式在某種程度來說是沒有錯的,甚至為她培養(yǎng)了一個優(yōu)秀的弟弟,可是物極必反,對于一個不優(yōu)秀的孩子要努力找出優(yōu)點來夸獎這個孩子真是很不容易。要放棄嗎?不不,執(zhí)拗的母親盡其所能??墒亲寖鹤痈惺艿降闹挥心赣H對自己的失望而已。所以,不要給孩子以與他們自身價值不匹配的夸獎,成人與誤人只差一步。
      小直的媽媽不喜歡森口老師,原因是綜合性的,所以在看到森口老師的女兒不幸溺死,她心里也許是痛快的,那個討厭的女人遭遇了不幸,哈哈,這種感情凌駕于道德感之上。
      外人眼里的優(yōu)秀孩子渡邊,聰明卻沒有憐憫之心,冷眼旁觀。小直基于對強者的仰慕之情,他很珍惜這場來之不易的友誼。小孩的世界真的不單純,漂亮的,聰明的,成績好的,家境優(yōu)越的,有魄力的……這些人身邊總圍繞著一群小孩,形成圈子,優(yōu)秀的人不怕沒朋友,這比成人世界還要赤裸裸。因為某種優(yōu)越感的光環(huán),良心、憐憫等都被拋到了一邊。
      小直心里住著一個惡魔,渴望表現(xiàn)自己,卻一直平庸,渡邊替他逼出了這個惡魔,這一刻,他忘記了一切,只剩下報復的快感。
      小孩的世界,狹隘,自私,自以為是,常常困住了自己。森口很容易地利用這些,她報復了,可是她并沒有痛快。
      我同情并理解故事里的每個人,盡管他們并不值得原諒。善良是件很容易的事,善良保鮮卻是一件很難的事,故事的解在于孩子的父親勸世鮮師。這個世界有很多惡,可是有更多渴望光明的心。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注定要用它來尋找光明。
  •     說是青少年成長犯罪,究其根本卻是三位母親共同制造的悲劇與鬧劇
      有人說孩子的成長需要鼓勵
      于是我們就一味的相信我們的孩子是最棒的,是不會犯錯的天才
      哪怕是錯也是別人誘拐陷害的
      于是我們的孩子長成了少年B,長成了我們的寵物,想要擺脫主人卻不敢反抗
      有人說孩子的成長需要鞭策
      于是我們忽視了孩子的成就,忽視了他小小的虛榮心
      用成人的價值觀貶低孩子的成就感
      于是我們的孩子長成了少年A,長成了傲慢的自卑者,想要證明自己缺害怕失敗
      這之間的界限恐怕無人能劃分
      我們一輩子會面對很多人對自己指指點點,但父母的評價勝過一切,這種東西叫做歸屬感,雖與年齡無關,卻會在少年時期成為性格養(yǎng)成的基石
      最近在看畢淑敏的《愿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
      兒時的老師,甚至不記得名字和長相,卻因為她的一個動作使“我”二十多年不曾唱歌
      老師即如此,何況是父母
      所以我們究竟要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我們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或者一個眼神會對孩子有什么樣的影響,無從而知
      于是我們小心翼翼,我們誠惶誠恐
      
  •     
      “那時候我就想,這就是我,稀釋了一切無所有的空殼中僅存的幸福殘骸,變成了滿滿的小泡沫,即便知道這是空洞的幻象,但總比一無所有要好?!薄蛇呅拊?br />   看完這本書之后,我陷入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迷茫。是對還是錯,還是本身就沒有對錯,還是關于愛與懲罰的悖論?我要以一顆少年勇敢跳動的心臟來面對這些活著的苦難,還是站在黑暗里窺探,卻不知身后還有更隱蔽的窺探者?嘭——泡泡破掉了,真實像血肉模糊的嬰兒,伸著渴望的雙手望著你,一瞬間,苦難,悲傷,氣憤,心酸,仇恨迸裂出血管,你害怕了。
      我愛上了你,我忘了復仇。這種橋段,在修哉的世界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事實是,你這么蠢,那么殺掉你好了。況且,這世界那么蠢,有什么好復仇的呢?
       我是聰明絕頂?shù)纳倌辏沂莾葦繙赝痰纳倌?,我是正義悲痛的老師,我是絕望的家長,我是乖巧精怪的少女,而我,是湊佳苗。湊佳苗站在任何一邊都可以引導決對的是非價值觀,可是她沒有支持任何人,為追求戲劇化而放棄一些憂傷的小秘密,她讓五個人分別一絲不掛地站在你面前,渡邊修哉、下村直樹、北原美月、森口悠子、直樹之母。每個人都在乞求,每個人都拿著刀,每個人都哭了,每個人都絕望。而你,無法安慰任何一個。
       看完這本書,任何人都不能用正常的思維來考慮整件事情,如果我們像5個主角一樣活著,這本書,這個故事根本毫無吸引力。死掉而已?那有什么所謂呢?全世界只有作者是屬于這個世界的。所以,只有出于對某個人的愛憐,才有了五段告白,她不是刻意表達什么,文明?理智?你又不懂我,我便不用說。
      
      【看不見的自己】
      整個故事在悠子老師的第二段告白后戛然而止,最后剩下的那個人還有誰呢?只有少年A了,如果不是出于對少年A的愛,那是為什么呢,留在讀者腦海里的只有那個握著手機,呆若木雞的少年A。
      你指望我說些什么呢,自作聰明的少年A?瀟灑孤傲的少年A?錯了,你仍然是那個得不到肯定的修哉。在少年B面前說些洋洋得意的話,在自己的封閉世界翩翩起舞,這個不被理解的小天才,只是還不夠聰明。要是你夠聰明的話,應該知道抱有任何希望就會被拖進痛苦,一開始就沒有希望的話,人生中就不會再有噩耗,任何事情都是那么令人歡喜,你太小了,你不該沒有弱點。這樣,才會變成了被復仇的對象,被讀者同情的對象。一切,都是因為虛妄的愛。
      北原美月,似乎比少年還要傻地無藥可救。在這個世界,說出愛是多么致命的行為。站在少女的角度,少年的每個細節(jié)都變成愛的表現(xiàn),少女總是喜歡夸大某些子虛烏有的事情,然后據(jù)那些幸福感為己有,然后就,死掉了?!爸暗囊幻?,我們互相諷刺挖苦著,下一秒我們會擁抱,接吻,對吧?”她根本不懂,殺掉好了。自作聰明的少女,這世界當真有愛么?
      
      
      而少年B呢,是這些所有少男少女中最讓人安慰的一個,因為他還熱愛著活著?!伴L頭發(fā)跟長指甲,以及骯臟的樣子,就是我活著的證明。遮住了眼睛耳朵的頭發(fā)也遮住了我的表情,替我抵擋那些家伙,然后告訴我,我還活著?!鄙倌闎本不該受到折磨,只是因為心里過不去那道砍,但是回到過去,我還是無法改變我的心境,我還會做同樣的事情,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傻氣,因為每件事情都是注定的不是么。你還活著不是就很好嗎?只是到了后來,你竟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場夢,你寫到:“我做了一個夢,我是一個叫小直的男生,這個名字怎么這么難聽呢,而且,我好像很理解他所有的感受呢。這個夢好難啊,媽媽怎么還不叫醒我,我要吃媽媽的炒飯去學校了呢?!?br />   成績什么的,初戀什么的,有什么好重要的呢,你呀,太一本正經(jīng)了啦!當然,總會有人在“總會過去的”和“天啊活不下去了”之間徘徊,但是還有一種選擇,叫“瘋狂地活著”,前提是自己不要瘋掉,但你為什么就瘋掉了呢?
      
      
      【大人的世界】
      他們只能看見時間在你身上留下的痕跡,你的身高,你的頭發(fā),指甲,能指望他們什么呢,他們又不會懂。少年不會懂母親為什么要再婚,母親更不會理解兒子要用炸彈弄死一學校的人,知道為什么嗎,因為,這完完全全就是兩個世界啊。
      我也曾經(jīng)歷這個過程,用小刀在手腕上劃口子,去藥店買安眠藥,但是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了支持我活下去的動力:我根本就是一個隨性的靈魂,我操縱著一具頹然的軀體,我在她的身體里活了13年,她叫XX,她很高/矮/胖/瘦,無所謂,我發(fā)現(xiàn)自己操縱著她的時候,我整個人都興奮地不得了,我可以讓她去做任何勇敢瘋狂地事情,如果東窗事發(fā),我就逃跑好了。我?guī)е共粴w宿,讓她淋雨,讓她和男孩子牽手,讓她休整一下外形,如此種種,好有樂趣。
      然后的一天天里,我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折磨她,因為大人打在她身上的棍條讓我覺得好痛,她和男生牽手讓我覺得好有成就感,我已經(jīng)和她認識了6年了,我覺得還是讓她好好過吧。
      可這些大人,怎么會懂呢?就像小直的媽媽不懂兒子為什么會不洗澡,不理發(fā)。靈魂是想通過頭發(fā)窺探一下軀體是否還活著,而母親卻一把剪掉了頭發(fā)。如此,靈魂只好逃走了。
      你知道嗎,我和我的靈魂已經(jīng)互相認識6年了,我們互相扶持,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日子。然后,我把她慢慢修改成假裝成熟的樣子,我?guī)退龜y著記憶,她繼續(xù)往前。其實少年少女,死掉并沒有什么大不了,順利渡過成長這個過程只會讓少年變成更可怕的怪獸,它兇惡到不用見血就能狠狠傷害你,這就是大人的世界。
      當然,讓大人去傷害少年不就更簡單了么 ?
      
      
      
      【一切還是源于愛】
      悠子老師最后,嗯,在電影里邊說,開玩笑呢。在說了一大段說教,和鼓勵之后,對著少年A說道,開玩笑呢。
      “這是對修哉同學的懲罰喔,修哉同學要從這一刻開始認認真真面對以后的生活喔,加油喔,
      開玩笑的啦!”
      
      
  •     于2014.3.17午夜看完這本書。
       我看完了這本書,兩口氣看完的,但我估計我要緩過來需要更長的時間。我始終堅信人性本惡,但是人類進化是為了什么呢?應該是包裝起來惡吧!但是很遺憾,經(jīng)過數(shù)萬年的進化,惡還是時不時出來秀一下,來嘲笑人類是多么的脆弱??杀??但是別沮喪,如果能夠在崩潰的邊緣前多一些表達、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幫助,如果這些是“正確的“話,悲劇也許不會發(fā)生。
       之前看過東野圭吾的《彷徨之刃》,也是關于少年犯案的,講的是一個父親為了自己被少年害死的孩子復仇的故事,《告白》更為甚,是一個不斷的循環(huán) ,惡引起了更多的惡,制造了更多的惡。但從一個簡單的角度去說,任何人都從年少過來,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道德成長至關重要,這樣的書籍能否給家庭教育帶來一些啟發(fā)呢?見仁見智吧。
       餓著肚子看完一本書,再打開電腦發(fā)一條長微博,只因此書給我的感受確實可以用震撼來形容。
       推薦這本書,不要因為書中太多陰暗面而感到害怕,因為現(xiàn)實就是如此,敢于直面現(xiàn)實的人生,才是真的勇士。
  •     書里的兩個兇手:小直、修哉,都有點性格扭曲。看完幾章后,發(fā)現(xiàn)他們性格扭曲的原因一樣:有個扭曲的媽媽。
      
      ①
      
      小直的媽媽是過分溺愛。覺得自己孩子什么都好,明明只是個普通小孩,動不動就說“善良的”小直、“可憐的”小直、小直是被陷害的、小直一定嚇壞了、“善良的”小直啊為了幫別人……明明孩子是殺人兇手,不僅不教育不開導,反而處處給孩子找理由,覺得就算殺人也是為了幫別人遮掩行徑,一定是被逼迫的,一定是有苦衷的……包括小直的心病,也完全沒有小直自己的問題,都是“導師害的”。
      
      總之,在小直媽媽看來,她兒子永遠不會錯,錯的永遠是別人。她把所有的罪過都推卸到別人身上,只覺得小直很可憐,被連累、被傷害、被拖累。
      
      但小直卻知道自己不咋地,是個很普通的學生,在學校里都沒被夸獎過。于是有個聰明厲害的男生接近時,二話不說就聽了。完全順從,要當幫兇。結果事后被說成是“失敗品”,一氣之下,把小女兒扔到池里,溺死。
      
      一個被媽媽捧上了天,實際上卻很普通甚至庸俗的男孩,被另一個聰明的男孩說成“失敗品”,激情殺人。
      
      ②
      
      修哉剛好相反,成績非常好,總是年紀第一,同時還活得發(fā)明大獎。但可惜,爸媽離婚,媽媽搞科研,從小就很少關愛孩子,別的爸媽跟孩子講童話,她給孩子講科學、物理、電子理論……媽媽因為有孩子,不能完成自己的科學事業(yè),就把氣撒在孩子身上,打罵孩子,說“要是沒有人就好了”,每天打孩子,青菜沒吃完、考試犯了小錯、關門太用力……隨便什么理由?!八皇遣荒茉徫掖嬖谒矍斑@個事實?!?br />   
      打罵孩子是一方面,另一方便,修哉的媽媽又把所有的指望都放在修哉身上,覺得是修哉讓自己失去了科研的夢想,就必須要修哉去追回來:“阿修是非常聰明的孩子。媽媽無法完成的夢想就只能交給阿修了?!蹦敲葱【徒o孩子那么大的壓力。修哉會努力學習,可想而知了。
      
      雖然成績好,在學校被老師、同學認可,但媽媽從來沒有認可過,反而要求很好,這種心情很難過吧?(我能感同身受,因為我經(jīng)歷過,且一直經(jīng)歷著,包括現(xiàn)在。)別人說修哉很厲害,修哉想著“我只是一直希望有人這樣稱贊我而已。”于是加倍努力想要證明自己,不惜一切,甚至想著通過獲得發(fā)明大獎上報紙的方法。
      
      結果發(fā)現(xiàn)一些殺人的社會新聞居然登的版面別他科技發(fā)明的獲獎版面還要大。一氣之下,想到殺人上版面,讓媽媽看到?!爸袑W男生在校內殺害導師的小孩!這是到目前為止沒有過的案例。媒體一定會愛死的。”甚至想好了要有一個目擊者。不然“就算殺了人,也沒意義了。”
      
      這種極端的方式也是被他媽逼的。書里有段看著很可憐:“我們牽著手走上回家的路。靈活地使用螺絲起子的手。制作好吃漢堡的手。用力扇我耳光的手?!?br />   
      
      一個人的價值觀跟標準是由成長環(huán)境決定的。而判斷他人的標準是依據(jù)自己最初接觸的人物而定,這個人通常都是母親。
      
      有個扭曲的媽媽,怎會不有個壓抑的童年?有個壓抑的童年,自然有個變態(tài)的孩子。
      
      為人父母,好好愛孩子。不寵溺、不嬌慣、不打罵、不冷漠,該夸獎的時候就夸獎,該教育的時候就教育,但要適度。最最關鍵的,還是愛,健康的愛。
  •     之前看過電影,特來看原著。書評里有人說書里沒一個正常人,都是變態(tài),打三星。我反對。我剛看到第二章節(jié),打了五星。的確,書里真沒一個正常的,全變態(tài),但作者把變態(tài)的心理刻畫的很好。尤其是第二章節(jié)的——關于小孩子的“惡”。
      
      書里討論了犯罪與法律的問題——
      
      “無論怎樣殘忍的罪犯,審判果然還是必要的吧。這并不是為了犯人,我認為審判是為了阻止世人誤會和失控的必要方式。“
      
      ”大部分的人多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贊賞。但是做好事做大事太困難了。那最簡單的方法是什么呢?譴責做壞事的人就好了。話雖如此,率先糾舉的人,站在糾舉最前線的人還是需要相當勇氣的。但是跟著打落水狗就簡單了。不需要自己的理念,只要附和就好。這么做除了當好人,還能發(fā)泄日常的壓力,豈不是一舉數(shù)得的樂事么?而且一旦嘗過甜頭,一次制裁結束后為了獲得新的快感就會找尋下一個制裁對象吧。一開始的目的是要糾舉壞人,漸漸就變成強行創(chuàng)造出制裁對象了?!?br />   
      ”這樣一來就跟中世紀歐洲的女巫審判沒有兩樣。愚蠢的凡人忘記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并沒有制裁他人的權力……”
      
      我記得《看見》里也有一段類似的,說“只有完人才有資格向罪犯扔石頭,而完人是沒有的?!?br />   
      面對犯罪,我們應當交給法律懲處,而不是失控的民眾。
      
      尤其是孩童。
      
      一班學生面對一個未成年的殺人犯,自以為審判者一樣對殺人犯做出各種下作的事情來……書里反問得好——“小直跟修哉是殺人犯的話,那這些人又是什么呢?”
      
      大家不僅樂此不疲地共同欺負一個人(雖然那個人是殺人犯),而且相互比較,認為不欺負他的,就是他的同類。
      
      這讓我想起兩件事。
      
      一,小學的時候,我們班有個一個呆呆傻傻的貌似有點弱智的同學,大家都欺負他。我一開始沒欺負他,但看大家都欺負他,我如果不欺負他似乎有點不合群,于是——我也有點欺負他了。我想,也許有不少人都是我這樣心態(tài),然后漸漸地就開始欺負他了。不欺負的話,大家就覺得:你是不是也弱智???然后開始欺負你?!@不,《告白》里的那個女生就因為沒欺負殺人犯而被欺負了。
      
      二,讓我想起之前呂麗萍、孫海洋夫婦抵制同性戀,某些網(wǎng)友聲援,表示支持人權,支持同性戀,就有人反問:你支持同性戀,一定也是同性戀吧?這話說的就好像:①同性戀是一件可恥的事情;②不是同性戀就不能支持同性戀了。難道我們身在其外,就不能去反對一件錯的事情了嗎?
      
      殺人不對,欺負人難道就對了嗎?
      
      小孩子的“惡”是最可怕的?!赡耆说摹皭骸币埠貌坏侥膬喝ァV徊贿^小孩子本該是純真的年紀,卻做出那種事來,讓人不寒而栗。
      
      看到第二章節(jié),反省自己,向當年的那位同學致歉。
  •     此書筆調極為冷靜,但并不沉悶,而是像蜘蛛一樣緩緩織成復雜的網(wǎng)絡,將故事的脈絡,人物的動機串聯(lián)起來,并進行極為精彩的刻畫。而中島哲也的電影改編也相當成功,他盡可能的選取了電影的精華部分,并采取極為特別的詮釋方式:如慢鏡頭,快速切換等??上У氖菦]有把除森口和渡邊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動勾勒細致。尤其是原書中關于下村直樹和北原美月心理活動的描寫,可以管中窺豹,探索以其為代表的一批青少年的心理活動。而且作者將每個人物的自白都賦予了合理性,看似每個人的動機都合理,但是需要讀者來細究,才能體會到作者的深意和真正的抨擊對象。
      摘抄1:大部分的人多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贊賞。但是做好事做大事太困難了。那最簡單的方法是什么呢?譴責做壞事的人就好了。話雖如此,率先糾舉的人,站在糾舉最前線的人還是需要相當勇氣的。但是跟著打落水狗就簡單了。不需要自己的理念,只要附和就好。愚蠢的凡人忘記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并沒有制裁他人的權力。悠子老師,小直跟修哉是殺人犯的話,那這些人又是什么呢?
  •     閱讀提示:
      1、 寫只為爽
      2、 贅述太多
      3、 觀點偏頗
      4、 情節(jié)透露
      
       先看的電影再看的書,在充分了解劇情的情況下比較能專注挖掘主題和細節(jié)。驚訝于這本書的分類一直是“推理”,也許在人稱切換的過程中需要讀者稍微分析,但誠實說作品大部分都是現(xiàn)成的演繹。故我覺得應該挖掘一下推理背后的弦外之音。
       看完小說后不難發(fā)現(xiàn),電影改編時明顯把重點放在了前后兩部分,中間一部分關于直樹的故事有壓縮,關于美月的情節(jié)有拓展。這樣的詳略安排有助于放大主線人物的性格和關鍵情節(jié)的鋪陳,但因此削弱了配角和細節(jié)的效果。而小說中較為突出的特點之一便是配角的設置,其次是連續(xù)的、大篇幅的獨白。這也是改編的難度所在,電影能還原大篇幅獨白的文學代入感,以冷靜而不乏感性的態(tài)度陳述事件經(jīng)過,卻無法像小說那樣在恰當?shù)牡胤礁吨I如。這一點在小說的最后一章有明顯的體現(xiàn),電影中伴隨著森口老師的來電修哉豐富變化的表情小說里沒有一個字的對應描寫。甚至到結尾的最后一個字都是獨白。不帶任何轉折、場景、心理描寫而隨著獨白的結束戛然而止的故事討巧地成為了極佳的閱讀體驗。
       容我杜撰一個名詞來描述本作里集中體現(xiàn)的手段——「間接受害制裁法」。即施害者的目標受害人往往是因失去了最在意的事物而間接得到傷害,因弱點暴露且被輕而易舉地擊碎達到的傷害加成。
       未成年人的內心往往得不到應有的、恰如其分的審視。多半是出于成年人意識形態(tài)上的優(yōu)越感,總是喜歡簡單粗暴地貼標簽、歸類、封裝、管理,這便導致了未成年人渴望得到額外關注的想法愈發(fā)強烈??膳碌氖?,在道德倫理方面模糊、價值觀尚未成型的年紀,采取的途徑容易走向極端,且在此欲望的趨勢下愈挫愈勇。這便是渡邊修哉的原罪。
       簡單粗暴地分析下,中二兩字足矣。擴展閱讀便是因家庭分裂導致潛藏的俄狄浦斯情節(jié)被激發(fā),生母又是智商極高的人,得到了遺傳的眷顧天資不差,本該安于優(yōu)等生的榮譽活在制定好的框架中,卻為了博得關注倒行逆施,不惜采取極端手段。在自暴自棄和恃才傲物的權衡中走上偏執(zhí)的道路。
       然而本作討論的另一個話題是,這樣的未成年人該不該受到制裁?該如何制裁?
       后一個問題已經(jīng)滿意地在結尾看到了。誠然這是我認為最公允的制裁方法,在這個案例中,有必要暫時拋棄不傷及無辜的人道主義精神,因為這是為了成全更上層的人道。所幸沒有真實的案例來讓看客們明白這一點,人道與人道本身的矛盾所在。如森口老師所言,就算她選擇暴力復仇,修哉死前仍是毫無悔意,這并不是最佳的復仇手段。她選擇了心理制裁,看似是大人與小孩較真,恃強凌弱且小心眼,但正是因為這一觀點的包庇給了未成年人無法無天的倚仗,心理制裁卻是這一弊端的終結者。你若無法將心比心,就由不得我以牙還牙。這竟然有意無意地暗合了「相信教育能使他們變善」的圣母理念,正如其丈夫換掉牛奶的善意初衷,然而血淋淋的實行代價也讓各位推崇者見識到了。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律對未成年人的偏袒則顯得淺薄。
       可以見得,渡邊修哉的心理其實是多方面映射。比如他極端戀母的原因是家庭分裂后得不到關注,以及養(yǎng)母和生母智商上的差距使他「對笨蛋們充滿蔑視和排斥心理」,而生母的形象愈發(fā)神化以至于渴望得到其關注來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證明自己的能力本無錯,但情節(jié)的詭異之處就在于區(qū)別于叛逆的倒行逆施。這體現(xiàn)在「得到負面肯定比得到正面肯定」更值得顯擺,以及「殺人犯罪才是大新聞」。從制造各種刑具來虐殺流浪貓狗便可窺見其扭曲人格,對生命的不屑一顧是任何兇手犯罪的資本。更無怪乎他在得知愛美之死不是因為他引以為傲的裝置而是笨蛋隊友為了脫罪而實施的愚蠢行為時的懊悔,他的關注點從來都是自己是否得到了預期的關注。而這種心理的形成并不突兀,伏筆便是修哉發(fā)明錢包的新聞被路娜希事件沖刷得一干二凈,這是情節(jié)的合理安排,埋下了悲劇的種子。
       此處不得不說北原美月這一角色的重要性。殘酷映射多半集中于此。首先,未成年人黑白不分盲目崇拜?;旧媳緯形闯赡耆顺绨莸臉藴手挥幸粋€,那便是「做出同齡人無法做到的事」。而這點毫不關乎道義,十三歲的孩子對道義的定義基本上是模糊的,價值觀也容易隨波逐流。而新聞媒體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只關乎話題的勁爆程度,因為這是與他們的收益掛鉤的,卻絲毫不考慮自己的職業(yè)本能將造成怎樣的蝴蝶效應。書中明確提及「既然殺人犯少女的真實姓名和長相可以出于保護而隱匿,為什么要把“路娜?!边@樣無關緊要的網(wǎng)名透露出來,致使它成為同齡人口中津津樂道的話題?!勾_實誠如文中所言,這造成了錯誤的價值導向,即將殺人犯神化,不僅使殺人犯陷入深深的自我陶醉中,還使尚無判斷能力的少年少女們錯把無知當個性,形成一種「很酷」的錯誤認知。這便是北原美月為后續(xù)事件鋪設的背景,讓所有信手拈來的惡意有理有據(jù)。最終她的死也貢獻給渡邊修哉性格的塑造中,形成一個因果回環(huán),正如直樹之母和直樹,森口老師認為這是自作自受。
       文中提到的《罪與罰》是讓我眼前一亮的驚喜,感覺和作者想到了一塊兒去,確實本書探討的正是罪與罰的問題。關于罪的精心鋪陳在于罰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手段的殘忍能讓人清楚地認識到關于未成年人心理教育的漏洞的嚴重性。重重誘因堆砌起的悲劇回歸到了教育的兩難問題,包容或是教訓。
       作者的態(tài)度不能更明確了。
      
  •     《告白》從頭到尾都叫人倒吸一口冷氣
      
      001
       神職者。
      
       在一個宗教信仰并不強烈,或者說干脆沒有的國家生活的你我,看到這三個字的第一反應,不出意外該是”教師“吧。
       所謂”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叫法,亦是從很小的年紀就被灌輸著。
       這并不帶有諷刺,老師一向擔任著教導一個心智不成熟孩子的重任,不論是幼師抑或是高等學校的教職工,他們身上的責任并無差距。
       有差距的大概是工資而已。
      
       森口悠子,認為”既然要進入教育界,就要挑戰(zhàn)義務教育的現(xiàn)場“,所以來到了國中當一位理科老師,同時她也是故事發(fā)生的一年二班的班導師。
       看了前大半段,我?guī)缀跻獮檫@個湊佳女士寫出的人物鼓掌,冷靜,沉穩(wěn),一絲不茍,即便是查出愛女并非意外溺亡,而是遭到班上的兩個同學致死,說話的語氣也絲毫并無太大變化,依然平靜如初地說著”愛美的死并不是意外,她是被本班的學生殺害的“,這樣的話語。
       愛美是這位單親媽媽心愛的小女兒,由于父親年輕時自暴自棄染上了HIV——對,那種翻譯為”艾滋病毒”的可怕病菌,因此愛美一直和母親住在一起。
       正因為森口是單親媽媽的原因,小孩只好在托管所下班后來到自己工作的地點待著,直到學校開完各類會議。
      
       說到這里,不知道會否有人提出異議。
       就算是單親母親也不能隨便把小孩帶進教育學生的地方吧?對自己的孩子總是比對學生更用心的老師真的差勁!
       諸如此類?
       我知道一定有人會這么想,因為這本書里殺人少年犯之一的母親正是這樣想的。
      
       因為是“神職者”,所以就應該放棄許多的東西,一心一意地為教育好每一位學生而奉獻;所以就應該在學生發(fā)出“老師,我好想死”這樣短信的時候,立刻達到現(xiàn)場安撫;所以就應該在學生整自己時也要耐心,而不是嚴厲地去指正錯誤。
       這樣對嗎?
       如果,學生的整蠱事件背后隱藏的是更大的陰謀,或者,學生發(fā)那個短信也是為了污蔑老師“輕薄”自己,更甚者,難道要為了自己的學生而不追究死去女兒的真實死因嗎?
       森口悠子面臨地正是上面講的每一個狀況。
      
       并不是因為你的年紀小,心智不成熟,就有理由去做出那些傷害到他人,特別是作為自己老師的人。
       然而,森口老師確實沒有將真相告知警察,沒有用法律手段來制裁殺人真兇,因為她說“我不是神職者”,所以她不需要偽裝成圣母,所以她辭去了教師的職位,所以一段復仇,就此展開。
      
       少年A同少年B的人生,在國中一年級的最后一日,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喝下一盒摻入了愛美父親血液的牛奶會怎么樣?
       “沒辦法立刻曉得會不會有效果。兩三個月后請一定要去驗血?!?br />    “要是有效的話,潛伏期是五到十年,在這段時間請好好體驗的生命的可貴?!?br />   
       以上是,森口悠子的告白。
      
      002
       殉教者。
      
       前面忘記講一個很重要的人物。
       那就是患有艾滋病的熱血教師櫻宮正義,也就是愛美的父親,一個曾經(jīng)墮落過然而最后以其特有的教學方法而被冠名“勸世鮮師”的人。
      
       在森口辭職后擔任升為二年二班的導師人,也正是這樣一個熱血的老師。
      
       這位自稱沒有煩惱的“維特”,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一廂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激勵”同學們,去“引導”同學們,或者說是用自己的意志在左右那些才經(jīng)過一次可怕制裁現(xiàn)場的孩子。
      
       本章事實上是一封來自班長美月的信,給前任班導師森口悠子的信。
      
       她這樣描述著,“總而言之,雖然是春天,的那我們二班教室里的氣氛一言以蔽之就是……詭異?!?,也就是森口對少年A和少年B做出制裁的那天的情形。
       并且這種“詭異”持續(xù)到了開學。
      
       少年B下村直樹已然不來上學,少年A也是就渡邊修哉,則因此受到全班的孤立乃至于欺侮。
       聽了悠子老師的告白后,班上最大塊頭的佑介最先開始了對修哉的“制裁”。一開始害怕靠近感染了艾滋病毒的修哉的人,也都漸漸地被激起了心中的怒火,同學們對這個制造出可怕電子產(chǎn)品去殺人的家伙,出離憤怒了。
       按照美月的話來說,同學們始終認為修哉是“殺人兇手”,既然是殺人兇手就應該收到懲罰,哪怕是老師自己實行了那樣的制裁也不足夠,必須要給予更大的……侮辱才行不是么?
      
      
       維特因為不知道事情原由,工作重心倒是放在了一直沒來上學的直樹身上,作為“熱血教師”的最大特點,便是幫助學生排除萬難,于是他一次次帶著美月去做家訪,送去班里同學整理的筆記以及鼓勵的話語,可惜結果只是,他們從來沒看到過休學家中的下村,總是那個一直念叨“我們小直”的媽媽來接待客人。
      
       也正是這個沒有煩惱的維特,才能對教室里壓抑的沉靜氣氛毫無所覺吧?才能在有人遞紙條道“班里有人受欺負哦”直接拿著紙條在班上問;才能在一次次對小直的家訪中感覺不到那個男孩的痛苦;才能單純到在修哉既拿了好成績又沒繼續(xù)被欺負時在全班詭異的氛圍中大笑。
      
       事實上,身為教師,什么才是有道德的呢?
       無條件幫助自己的學生?如果那個學生根本就不愿接受你認為的良好“幫助”呢?又或者是,想要集合全班的力量,去召喚一位被全班認為是“兇手”的家伙,而卻不自知這反倒令心懷鬼胎的人趁機對小直投下更多的傷害。
      
       身為教師,盡管有滿腔熱忱,但總是一昧對著學生熱切說教,似乎也是離譜過頭了,就猶如強行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灌輸給小孩子,說白了還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在俯視學生,覺得學生應該聽我的教導就好。
      
       明明才聽到直樹有所好轉,也就是在最后一次家訪完修哉的“共犯”直樹后,美月便得知,“小直當晚把伯母殺了”。
      
       這大概就是一廂情愿的后果了吧。
      
      
      003
       慈愛者。
      
      
       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
       提出的這個命題的人到底是誰早已無從得知,只是在看到這樣一句話時,按照常理,大部分的人還是會或堅定或猶豫的說出“母愛”二字。
      
       下村直樹的母親亦是這樣一位對孩子充滿慈愛的人。
      
       哪怕這個兒子已經(jīng)當著自己同森口老師的面承認自己是害死愛美的兇手,身為母親的她仍舊認為“我根本無法相信直樹的告白”;哪怕這個兒子變得越來越乖戾,越來越不可理喻,甚至如同一只野獸般傷害他自己,作為一個母親,她在日記中寫下的也是“直樹只是有點兒運氣不好”;直至最后,直樹終于道出真相——“我看見那個小孩醒來,然后才把她丟進游泳池里”,這位最慈愛的媽媽,卻始終沒有責備過直樹。
      
       在她的心中,最愛的兒子沒能成長為她期望的那樣純潔美好充滿善良之心的男孩子,這都是身為母親的錯誤,直樹失去了人性,變成了坦然自若的殺人犯,那么——“我身為母親的能替他做得只剩下一件事”。
      
       這位慈愛者日記的最后一句,清楚明白的寫道:“我要帶著直樹先走一步,到我最愛的父母身邊了”。
      
       這一章看到最后,眼中會情不自禁地氤氳出水汽,母親,的確是寫滿血淚的兩個字。
      
       日本有著很多全職母親,但她們卻不單單是只懂做飯忙家務的“女傭”,相反,其中不少人擁有豐富的知識,關于教育,關于傳統(tǒng)習俗等等,因為孩子第一個老師便是最親近的母親。
      
       希望孩子成龍成風一定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心愿,于是送孩子上最好的幼稚園,小學,中學等等,于是給孩子報了興趣班,教他們音樂,數(shù)學等等,只是,這會不會又是一種“一廂情愿”呢?
      
       親愛的父母們,你們抱著一顆火熱的心去愛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呢?成績不好,憂心的不僅僅是你們,身為有自尊的少年,同樣覺得難過,誰會不希望自己優(yōu)秀而強大呢?
      
      
       父母們,你們一定不知道孩子這樣的“苦心”。
       言語永遠有隔閡,無法表達出最真實的情感。
       如何才叫做“愛”?
       這個命題,或許沒有答案。
      
       004
       求道者。
      
       那么再讓我們看看少年犯之一的下村直樹的內心告白。
       得知自己有艾滋病后,下村直樹將自己封閉,他不跟家人同桌吃飯,他單獨洗自己的衣衫,并且總是等到最后一個沐浴,然而這并不是自暴自棄,而是害怕把可怕的病毒傳染給他最愛的家人。
       可是有時候,母親卻總是做出一些叫他更難受的事情,例如說森口壞話,不承認他犯下的錯,總是把新班導師帶到家中,還讓班長美月帶筆記……諸如此類母親認為會讓他回到正常生活的行為。
       下村直樹最苦惱的不是殺死的愛美,而是他才是最終導致愛美死亡的兇手這件事,沒有一個人相信,他無法得到真正的制裁——“你是個失敗作品”,渡邊修哉嘲笑過他的這句話,成了他的夢魘。
      
       沒有人會希望自己是“失敗作品”,他下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成為別人戲謔語氣下的“失敗作品”,所以當初看到愛美清醒了過來后,他還是鬼使神差地將這個可愛的小女孩丟下了游泳池。
       而這一切,不過是為了證明渡邊制作的小機器根本無法“殺人”,相反是他下村直樹,才是真正的少年殺人犯。
      
      
       下村甚至給自己定義為“神清氣爽醒來的少年——案發(fā)次日”。
       仿佛殺人是一件值得炫耀能夠攀比的事情那般。
      
       可他沒有想到,森口,母親,美月,以及全班同學,在那一次學年結束的“告白”后,無一例外將渡邊修哉當作了真正的殺人犯!
       他在別人眼中還是那個怯懦,膽小的家伙!他是一直窩在家中不敢面對的失敗作品,失敗,失敗,失敗……
       更沖擊的是不明真相的“維特”對下村直樹說的那番話,“其實這一學期痛苦的不只有你。修哉也非常難受,他被班上同學欺負了,非常惡劣的欺負手段……但大家也明白了我的苦心”,原來真正的殺人犯像個懦夫一樣藏在家里,而渡邊居然去上學了,心安理得的被當成殺人犯上學去了?還沒被殺?
      
       下村一直以來的心理防線終于崩潰,他暗想著,渡邊修哉那家伙肯定打心底蔑視他這個“家里蹲”,在嘲笑他。
       兩個都感染了艾滋病毒深知命不久矣的少年,可是卻只有他下村直樹害怕死亡而躲在家中。
       不僅如此,他深愛的母親在得知一切后,拿著刀流著淚,“你變成這樣都是媽媽的錯。我沒有好好教育你,對不起,我失敗了,對不起?!?br />   
       就連在母親心中,直樹都成了失敗作品。
      
      005
       信奉者
      
       渡邊修哉是一位小小年紀便有著超凡發(fā)明能力,同時也出過不少風頭的少年。
       只是他的特殊之處在于,他出風頭的原因不是為了被同學老師們贊賞,也并非為了獲得國家獎金,更不是為了日后能考上好的大學,他做一切科學實驗的目的,都只是為了讓離開自己的母親看到。
       渡邊的母親是一位電子工程博士,最大的夢想是成為發(fā)明家,只是后來因修哉的存在無法繼續(xù)攻讀下去,從而對修哉家暴,最終同渡邊的父親離婚,并不再與自己的兒子見面。
       身體里流著這樣出色的母親血液的渡邊修哉無意中完成了小發(fā)明后,驚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理解他,能夠贊賞他的,只有他從小到大都最崇拜的,母親。
       制作出“嚇人錢包”并一舉獲得少年科學大獎,全部都是為了能夠讓在電子大學任教的母親看到,當做一種驚喜讓母親看到。然而渡邊沒想到自己獲獎的新聞卻被日本一位毒死全家的少女的新聞“搶去了風頭”,他的計劃失敗了。
      
       幼年失去母親的渡邊修哉,決定以一種決絕的方式讓母親承認自己,看到自己的成功。
      
       抱著這種想法,他開始計劃用自己的發(fā)明殺死愛美——森口老師的女兒,但出乎渡邊意料之外,這位單身母親竟然在發(fā)現(xiàn)真相后沒有報警,而是用她自己的方式制裁了自己。
      
       喝下混入艾滋病毒的牛奶,那么自己一定不會活多久了吧。
       時間不多了,渡邊修哉更焦急地希望制造出大動靜來告知母親自己“優(yōu)秀”地繼承了她的血液,他不是阻擋母親成為更優(yōu)秀發(fā)明家的絆腳石,他會是一個少年發(fā)明家。
      
       看到這里,我只能不住地搖頭了,犯罪根源竟來自于一個孩子欲向母親展示自我的心。
      
       這樣一來,森口的制裁,維特的同情,下村的協(xié)助,事實上都推動了渡邊朝著更可怕的方向前進,只因他無法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制裁。
       得不到真正的制裁,就沒有真正的關注度了吧?
       故事的最后,一心以為母親是為了自己而放棄夢想的渡邊卻無意中發(fā)現(xiàn),才華橫溢的母親與更優(yōu)秀的男性結婚生子了,并且持續(xù)做著研究工作。
       那么當年母親的絆腳石并不是孩子,而是這個叫做“修哉”的孩子,五年來的夢,就好比泡泡一樣,破滅了。
      
       006
      
       傳道者
      
       處于青少年時期的一個特點便是愛出風頭,做不成總被贊美的人,不如做被懲戒的人吧,而且關注度反而更高呢!少年犯們多少抱著這種心理,再加上犯罪構成有年齡限制,他們也越發(fā)會鉆空子了。
       如果,有一宗前所未有的少年犯罪,電視臺會咬著不放吧?媒體會大為騷動吧?
       少年犯一夜成名,可因為是“少年犯”他們也不會獲得重罪。
      
       渡邊修哉為了報復母親,在學校的大禮堂安置了炸彈,并且在他高超的技術之下,只需他輕按手機鍵即可以讓全校師生陪他一同喪命——“接下來即將發(fā)生的集體謀殺,是為了確保母親一定能知道我犯下的罪行,非這樣做不可”。
       然而彼時獲得作文優(yōu)秀而站在禮堂中的渡邊修哉,在按下按鈕后,發(fā)現(xiàn)毫無反應,冒冷汗的他接到了一個電話。
      
       韓愈先生早就告訴過你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授業(yè)解惑都容易理解,只是排首位的“傳道”似乎很難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認知,傳什么道,才符合一個為人師表者呢?
      
       森口悠子撥通了渡邊修哉的手機,并告訴他,“渡邊同學,我不止解除了你裝在學校的土制炸彈,還把炸彈重新設置在別處了”,“K大學理工學院電子工程系第三研究院,那是我重新設置炸彈的地點”,“制作炸彈的、按下引爆鈕的,都是你”。
      
       這個故事到這里便也結局了,森口悠子是一個女人,是一位失去愛女的母親,更是一位深諳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在知曉她自己的制裁方式失敗后——被患艾滋的前夫換了牛奶,森口悠子不動聲色地去了解了所有有關學生的故事,終于,她也明白了渡邊修哉。
      
       只是,她無法原諒,她相信,犯罪不是別人的錯,沒有借口,就是你本人的錯。
      
       ##
       “喏,渡邊同學,你不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復仇,也是你重新做人的第一步嗎?”——這是全文的最后一句,更是一句深深讓我倒吸一口涼氣的,告白。
       或許,只有當看到自己摯愛之人的冰冷尸體后,人們才會真正的重視起生命來吧。
      
  •     不得不承認日本人在描寫陰暗面上總是高人一籌。細膩,平和,殘忍。真正讓我感觸的,卻是少年時自我以為的對錯。那種殘忍,恣意傷害任何人只為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的時期,我也有過。所以真的非常贊同那句話:真正的善良勇敢來自于對黑暗的深刻認識。原本動物的人類,沒有經(jīng)歷足夠的教育,不會成為人。
  •      命運多舛的人,搖身一變成了最終大boss!
       湊佳苗簡直在描寫犯罪傳奇!
       犯罪不需要犯罪能力的嗎?制作炸彈是容易的事情嗎?最后,那個死掉的小女孩的媽媽,這人是個化學老師就一定會制作炸藥嗎?居然神奇的把炸彈放到宿敵A的媽媽的實驗室里,還炸死了對方,還是略施小計把遙控炸彈的遙控器塞到宿敵的手中!
       這真是,只要想復仇,好人就一定能成功!
       另外一個情節(jié)也很有趣,人人都說宿敵B的媽媽寵溺孩子,這種行為導致了宿敵B殺害了小女孩!我倒覺得是宿敵B的媽媽種種行為中展露出的幼稚和對社會規(guī)則的懵懂,是這些影響了孩子吧!理性的正常的大人都會在孩子犯罪之后,要求孩子自首以獲得寬大處理。可是宿敵B的媽媽卻要殺了還是小孩子的宿敵B,不但如此,還要同歸于盡去爭取一個叫做良知的東西。那么,是媽媽的良知殺人了。這邏輯真是無語了。
  •     2014年閱讀計劃里完成的第一本書,促使我想要把這本書讀完,是因為前不久發(fā)生的那個十歲女孩摔嬰事件。不知道現(xiàn)在還是否有人記得那個重慶十歲女孩把不認識的嬰兒在電梯里摔來摔去,好像那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只是一個沒有知覺的洋娃娃。在看這本書以前,我也和很多人一樣認為那孩子是天生的惡魔,像《消失的愛人》里的艾米一樣,生來就有著一股子惡意;要不就是像《白夜行》里的西本雪穗,從小遭遇不幸,然后把內心的惡魔釋放出來,最后徹底淪為一個可怕的女人。
      
      但是這本書改變了我的想法。
      
      我們以為是遭遇了什么不幸,又或者是某種天性的遺傳,但其實說到底只是因為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對錯。他們從來沒有道德觀念,不管別人生死,只不過是因為他們都是愚蠢的小鬼罷了。對,就是愚蠢,自以為是,想要獲得周圍人的崇拜,千方百計想要殺人的渡邊也好,溺死愛美還自鳴得意的下村也好,想要模仿投毒的美月也好,只是想讓自己成為自己愚蠢想象中的悲情英雄。那個摔嬰的小姑娘,也許真正的動機說出來都要笑死人,所以我們總要理所當然的套上“過去受過虐待”這樣的猜測,但背后也許只是單純而純粹的“好玩”的惡意而已。
      
      每個小孩子都幻想成為英雄,都希望被周圍人崇拜,但是通過惡意來表現(xiàn),控制不住內心的惡魔,越是自鳴得意的人,越是漠視生命的孩子,越容易干出這種事。反過來說,當他自己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又會怕得要死——這一點都不奇怪,就算惡意再怎么深,心智也只不過是個小屁孩而已。第二章的故事就很好的反應了這點,所有的孩子都覺得自己有權利審判渡邊,但是被渡邊威脅之后,就再也不敢“審判”他了。我一直在想,假設森口老師真的沒有打算懲罰這兩個孩子,如果森口老師第一章的告白沒有發(fā)生,會怎么樣呢?渡邊會繼續(xù)尋找殺人機會借此引起母親的注意,下村下次碰到不爽的事情還會動殺機,美月會找到新的試驗品,這樣想想,也許現(xiàn)在的結果是最好的結果。
  •     關好你心中的惡魔
      日本推理小說《告白》讀后感
      
      請不要說日本是變態(tài)的民族。
      小說畢竟是小說,不可能那么正式全面的反映現(xiàn)實,既表達愛情青春美好的主題,又表達嚴肅規(guī)范幽默平淡的生活。這本書。她只是集中地反映了人們心中的詬病和扭曲。
      也許你會說書中的人都有著變態(tài)的一面.有著不為美好的一面。
      但是在日益消息新聞豐富的今天,在中國,我們也時??梢月牭搅钊四康煽诖舻氖录?。
      人是有狹隘自私的一面的。今天的情侶明天會成為陌路,今天的父子明天會成為受害者與犯罪者。在這個容易動怒的社會,誰都有陰暗面,不要不敢承認,和極力否認。你有,我有,每個人亦如此。只是我們要回調節(jié)自己和與人溝通,學會理解他人。
      法律,倫理道德,都只是形式或者文本意義上的約束了人們的思想,或者禁錮了人們的行為。但是在沖動的時候還是因為很多激怒的情形而造成惡果。
      幾段獨白,我還是從受害者的角度思考更多,更心向著她。
      尤其一個單親媽媽無法照看好小孩帶她到學校,各種無奈的生活。卻被學生誤解,B自私的以為森口老師愛自己的孩子勝過了班上的學生,便扭曲了心靈。
      當我看到“每天醒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不管怎樣伸手尋找都再也摸不到她軟嫩的小臉跟柔順的頭發(fā)時,我總是淚流不止?!钡臅r候便認定森口的私人報復絕對是有自己的道理的。她的掌心寶,尤其一個做了父母的人才可以更深的體會到這種悲哀和凄涼,所有未來的一切憧憬和盼著他長大樣子的憧憬被打破。
      少年B的母親看成是帶小孩來學校不可理喻。
      B的母親是我比較不喜歡的角色。B被母親保護的嚴嚴實實,以至于結局自己死去,而不是真正的正向去面對實情,讓兒子去自首。
      A有A的理由和悲涼無助,B有B的理由和消沉,人們的心里都住著陰暗的惡魔,他們可悲的同時也可憐著。其實我們更需要做好自己,在理解他人的同時關好心中魔鬼。不要因為家庭不完整而自暴自棄,不要因為缺少關愛而誤解。不能全做到,但至少正
      
  •     告白
      
      作者:湊佳苗
      
      譯者:丁世佳
      
      類型:推理小說
      
      文摘精選:大部分的人多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贊賞。但是做好事做大事太困難了。那最簡單的方法是什么呢?譴責做壞事的人就好了。話雖如此,率先糾舉的人,站在糾舉最前線的人還是需要相當勇氣的。但是跟著打落水狗就簡單了。不需要自己的理念,只要附和就好。這么做除了當好人,還能發(fā)泄日常的壓力,豈不是一舉數(shù)德的樂事么?而且一旦嘗過甜頭,一次制裁結束后為了獲得新的快感就會找尋下一個制裁對象吧。一開始的目的是要糾舉壞人,漸漸就變成強行創(chuàng)造出制裁對象了。
      
      故事劇情:8.5分 文筆功底:6分 形象刻畫:9分
      
      總評:7.8分
      
      簡評
      
      知道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有改編的電影,但就跟上一本看過的《致青春》一樣,電影同樣沒看過。本書改編的電影的分數(shù)極高,這表示書肯定不差,雖然話說的絕對了些,但也是有道理的。而后我上網(wǎng)一查,果然書的分數(shù)也極高。這就跟《致青春》不一樣了,那貨是書分高,電影分中庸。于是,在圖書館偶然發(fā)現(xiàn)此書,當即借閱。
      
      書名《告白》看起來像言情,但其實情節(jié)黑暗無比,壓抑得讓人難以喘息,所幸黑暗的書我已看過不少,比如《白夜行》、《殺人之門》……故而心情尚且淡定,也許晚上睡覺時躺床上會好好反復思索回味吧。這書跟東野的《惡意》一樣是用第一人稱敘述。但不同于《惡意》處處充滿謊言,本書全部是真言真語,并無謊言。就像我看到后面,發(fā)現(xiàn)A和B并未得艾滋,我以為是森口故意說謊,嚇唬A和B,其實沒放,然而事實是她老公圣人一樣地把牛奶換了。所以說本書是真如書名《告白》,全是掏心掏肺的實話。
      
      本書也提到了少年犯罪,對于此我也不陌生,東野的《彷徨之刃》厚厚的一本全在講這東西。至于倫理道德呀,學校教育呀,家庭教育呀等等,我感覺都不陌生,畢竟都有所接觸,不是特別新鮮。然而作者寫的確實不錯,觀點能引起共鳴,對于每個人扭曲的心理,變態(tài)的想法,都敘述得恰到好處。但文筆稍稍一般了點,不知是否是因為受限于本書的敘述形式。
      
      另外,書的后面重復的內容真多,雖然角度不同,心里想法不同,然而真的有點點讓我煩躁,因為我不看都知道后面是什么內容,降低了很大的好奇感,可是作者又不得不這么寫??赡苁且驗楸緯揪褪怯傻谝黄妒ヂ氄摺窋U寫而成。
  •     一個有“戀母情結”的天才少年,為了讓離婚出走的媽媽關注他、回來看他,于是不斷地吸引她的注意力,從參加科技比賽,到殺人,這樣的犯罪心理折射出了少年心中深度的執(zhí)拗和執(zhí)念,任何人都無法更改。于是,他拉上一個被別人視為笨蛋的家伙,引誘他為自己作證,將導師的孩子殺了,少年犯罪,用的是獲獎的作品,足夠讓在做科研的母親看到了??墒?,笨蛋少年沒有按照成功少年的路線走,對于“失敗者”的稱號,他憤怒而嫉妒。于是,他溺死了孩子。知道真相的孩子的媽媽,在學期最后的一節(jié)課把這件事公開,并將帶有艾滋病毒的血液注射到兩個少年要喝的牛奶中。離開以后,她繼續(xù)暗中作祟,讓新來的老師用一種對自己老師的盲目崇拜,去刺激笨蛋少年,笨蛋少年內心充滿了恐懼,害怕母親將他趕走,害怕離開這個家。于是,他躲著不出來,完全封閉。班長和新人導師的不斷刺激,以及最后知道天才少年仍然每天上學,心里的自卑被激發(fā),將絕望的母親殺死。
      而天才少年,本來以為希望能用艾滋病喚回母親,想不到死去孩子的媽媽的計劃被丈夫掉包,于是,天才少年的計劃又泡湯了。尤其在他發(fā)現(xiàn)母親已經(jīng)完全拋棄他的時候,他想到了最后一招,他要讓這個笨蛋的世界毀滅,這樣,母親總該看見他了吧。
      結局,孩子的媽媽始終活在仇恨當中,天才少年的計劃又再一次失策,而自己的母親,懷著孕的母親,死在了自己的仇恨和自以為是當中。
      多角度的敘事,多線索的推進,關于復仇,關于死亡的恐懼,關于天才與笨蛋,關于戀母情結,關于母愛,關于少年心理……這本小說所要探究的事情太多,作者一個都沒有直講,一個都沒有慢慢敘述,幾個人的角度,逐漸鋪開了一個案子的真相與后續(xù)的現(xiàn)實。對于犯罪推理小說而言,這樣的寫法始終是新穎的,結局令人慨嘆而倒吸一口涼氣。沉默罷,默默叫好。
  •      我是先看《告白》電影,非常震撼,然后才知道它是根據(jù)小說改編,馬上找了來看。
       一起普通的校園意外事故,卻是一場校園犯罪,小說分別以神職者、殉教者、慈愛者、求道者、信奉者、傳道者六章,以案件中不同人物的內心告白各自訴說他們的動機,最后完成作者要向讀者揭示的社會狀況。
       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訴求,他們心里渴望的,或是親情、或是關注、或是認同,但都分別用一種極端的方式來實現(xiàn)。
       記得其中有一段話寫的很好:
       無論怎樣殘忍的罪犯,審判果然還是必要的吧。這并不是為了犯人,我認為審判是為了阻止世人誤會和失控的必要方式。
       大部分的人多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贊賞。但是做好事做大事太困難了。那最簡單的方法是什么呢?譴責做壞事的人就好了。話雖如此,率先糾舉的人,站在糾舉最前線的人還是需要相當勇氣的。但是跟著打落水狗就簡單了,不需要自己的理念,只要附和就好。這么做除了當好人,還能發(fā)泄日常的壓力,豈不是一舉數(shù)得的樂事嗎?而且一嘗到甜頭,一次制裁結束后為了獲得新的快感就會找尋下一個制裁對象吧。一開始的目的是要糾舉壞人,漸漸就變成強行創(chuàng)造出制裁對象了。
       這樣一來就跟中世紀歐洲的女巫審判沒有兩樣。愚蠢的凡人忘記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并沒有制裁他人的權力···
      
       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不也是這樣嗎?更多的故事內容我就不透露了,這絕對一本印象深刻的書,如同電影一般。
  •     其實一個月前就已經(jīng)看完了??吹锰欤敃r沒寫下什么,時隔至今,反倒不知道說什么好。
      
      因為電影倍負盛名,期待很高,看了以后,的確覺得十分精彩。故事簡單,但是很吸引人,有所懸疑,每節(jié)都短小精悍,該交代的都交代,該突出的都突出,結構設置手法也可謂高超。
      
      但是就好像即使很喜歡基督山伯爵引人入勝的故事,卻始終沒辦法放到特別的位置上一樣,歸根結底,不喜歡復仇類的題材。森口老師冷靜果斷聰明,我曾經(jīng)以為她只是恐嚇,一直這么以為,因為不相信她會真的如此狠心。倒不是覺得善良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只是即使復仇,她也得不到任何東西,反倒搭上自己本已凄慘的生活。所以故事的最后,她所做出的報復的最后舉動,讓我厭惡且失落。
      
      大抵就是這樣的小說啦,人物塑造一般,故事情節(jié)高超,主題不待見,總體而言還是值得一看的。
  •      把兇手弄死大概是最直接的報復方式,但其實也是對兇手刺激性、殺傷性最小的方式,從某些層面上來講,甚至是給了兇手一種解脫。
       而小說告白中女老師所進行的報復可謂是最殘忍的了。對少年B,他不斷對你進行心理上的折磨,平靜的家訪,平靜的告白體現(xiàn)的是老師內心燃燒著的不可磨滅的怒火。人永遠都無法戰(zhàn)勝來自己內心的自己創(chuàng)造出的恐懼感,尤其是當少年B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需要受到審判的,所以他不斷的自我否定,他相信自己喝了毒牛奶染上了艾滋,從生理到心理上他都認為自己是骯臟的。所以他不斷清潔,想洗清自己,自己對自己進行著譴責。同時又讓自己保持在骯臟的外表下進行自我保護。可惜是最終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沒有感染艾滋的時候,他想重新回到自己的世界,他的媽媽卻已經(jīng)瘋了,而且也已經(jīng)不允許他回來了。
       對少年A,老師的處理手法則是最讓我感到寒毛戰(zhàn)栗的恐懼與害怕的,如果說心理戰(zhàn)已經(jīng)深化了,那么直接摧毀一個人的理想與信念,就等同于永遠把他打入了地獄。少年A的愿望,其實是非常單純、美好的,可惜他的懦弱讓他不敢正視現(xiàn)實,他以逃避的姿態(tài)將所有的錯誤推給別人,在自己的世界里想念自己的媽媽,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然后堂而皇之地殺人,無非為了引起母親的注意??墒抢蠋熭p而易舉地毀了一切,先讓他知道媽媽可能根本忘了他,毫不在乎他,再讓他知道自己最完美的杰作親手殺了自己最愛的媽媽,這種報復,帶給人的,是最深的絕望,青少年犯罪,可能逃過法律,逃過監(jiān)獄,逃過死亡,卻逃不開對心靈的抨擊。
       逃避如果是人類的本能,那么當青少年犯了罪之后他們的逃避是可以理解的,問題是,不能因為你年紀小,你不懂事,就能把你犯的錯都抹去了,不知者不罪,只是說可以不追究你的責任,但并不代表你有權一直犯錯。實際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如果不被蛇咬一次,那么永遠都無法逃開真正的懲罰。父母、社會以為隱瞞,包容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但實際上這只不過是大人對教育子女這份責任的逃避,當你做錯事被打一頓、甚至被砍一刀的時候,也許這才會知道有些事是永遠不該做的。
  •     
      這不是推理小說,更多地講述家庭學校和孩子的關系。太多這樣的家長,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不反省自己的責任,而是責怪學校,責怪同學,責怪社會。同樣,孩子遭遇問題,也缺乏反省能力,只會遷怒身邊的人:同學,老師,家人,因為沒有人教過他們如何自我反省。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的畏懼,對生命沒有任何的感覺,從不反省,那末這個世界,沒有人是安全的。還好這只是一本小說,但缺乏反省能力,缺乏敬畏之心,不正是這個世界的現(xiàn)實?
  •     對大多數(shù)人的評論 我感到悲哀 如果你們說 書中的人都不懂得理解他人 那么你們懂得理解書中的人嗎???
      雖然這是一個悲劇 但是也是有一個導火索導致的必然發(fā)生的事情。
      
      首先每個人人活著 都是為了什么??
      單親媽媽只有一個女兒 她活著大部分由于有一個這樣乖的女兒帶給她希望 女兒死了她活著意義有什么?除了復仇還有什么活的??
      
      而學生A呢?性格軟弱從小被溺愛 根本不會自己解決問題,遇到事情也不會解決 又在乎父母的看法跟其他人看法 極度自卑 而這種自卑也是由于自己的愚昧 但是父母又過份的期望。導致他做錯事情 當然不是所有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 都會變成這樣 但是 碰巧讓他遇上了這種事情 而不是其他小的事情讓他改變接受。性格軟弱 遇事不懂得處理。A的人生 也是圍繞在母親 家人活著。
      
      學生B 父親不關心他 母親對他有愛卻離他而去 這種得到過再失去 是比那個所謂鮮師比孤兒還要悲慘的 。一個孩子他人生意義真的沒有多少 也想不了多少 他那么崇拜母親那么依賴母親 卻最后讓母親嫌棄 甚至離他而去 換你 你也受不了的。當然不是每個孩子都像他那么優(yōu)秀 又沒有朋友。所以他最后走向悲劇 可是也是必然的 如果站在他角度 他這種情況 怎么可能去想所謂的什么道德??道德在這些孩子里算什么 ?活著的意義都沒有了 怎么會去談道德??
      
      其實這里最可惡的就是什么都不管的父親。根本沒有做到父親的責任 可惜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是母親教育有問題 ??墒钦l的教育都不可能完美 不管是母親還是老師 但是教育一般都是父母雙方的 。。這本書里的孩子 都缺少父愛。 父親都是什么都不管的不負責任者 這才是最讓人感到汗顏 也是作者暗藏的玄機
      
      
      
      當然小說畢竟是小說 當所有因素這么巧合的湊到一起的時候 才會發(fā)生小說中這么轟動 這么悲慘的各種死亡。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 什么都不管的父親正好碰上拋棄或者溺愛孩子 而且孩子不是特別愚蠢就是特別聰明的情況 也幾乎沒有。。。所以小說只能是小說
      
      小說只是為了讓我們多思考 多觀察 多關心身邊人 多愛身邊人。雖然小說看起來很陰暗 但是其實 他所帶給我們的作用 是最陽光的。
      
  •     ──正文前的小吐槽:
      
      “湊佳苗這個名字怎麼看怎麼念都怎麼不像日本人好嗎?!?(╯﹏╰)b
      
      ──正文:
      
      這還是第一次讀東野圭吾之外的推理小說。
      
      以前也讀過島田莊司和阿加莎克利斯蒂,但實在無法消瘦島田鋪天蓋地的血腥描寫(說的是《占星術殺人魔法》第一章,然後我就不敢看下去了;
      
      至於阿婆,因為最早看過電影《陽光下的罪惡》,所以杭外圖書館里看見書就也拿來寥寥草草地翻過;但我認為英國人的東西還是看原著好,中文翻譯很沒意思,所以當時的感想是電影比書好看。
      
      扯遠了。
      
      讀《告白》之前,我似乎只看得進東野大神的著作。
      
      東野圭吾的小說很有故事性,然後大概是身為男性作家的緣故,理性思考的部份比平鋪直敘的部份要多,所以整體節(jié)奏不拖沓,有起有落,在給出很多線索后又佈迷陣,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很能滿足讀者“尋求刺激”的快感心態(tài)。
      
      相反,湊佳苗的《告白》,沒有殺人謎團,沒有複雜到叫人震驚的作案手法,就連案發(fā)現(xiàn)場都是再平常不過的學校,犯人和被害人也都是再老套不過的教師和學生。記得當初讀東野圭吾的《放學後》也都略覺得無聊,很多章節(jié)都是一目十行地帶過了。
      
      ──然而,《告白》卻看得我津津有味,而且一字一句都不肯放過。
      
      作者一開始就告訴你誰死了,誰殺的,怎麼死的,死在哪兒,我想要是東野圭吾這書就寫不下去了;然而,也就因為不是東野圭吾,湊佳苗開闢了日本推理小說的新路,她給讀者的懸疑,是找尋“作案動機”,以及,安排被害人復仇這條截然不同但極為重要的另一條線索。
      
      我的短評里說這本書承載著此起彼伏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恰恰是這種一浪接一浪的意外感,叫人捧起這本書就放不下。
      
      值得一提的還有作者的敘事手法,用第一人稱,以不同的6個人的身份,這讓我想到東野圭吾的《惡意》。於是一開始我就有做好心理準備,這些人物的話語中必定有能帶給我們極為震撼的消息的。
      
      而和《惡意》不同,《告白》里每一句都是實實在在的告白絕無謊言,精妙之處就在於不同人的告白擁有不同的心理,而每個人也都擁有選擇「說」與「不說」的權利。於是這個人說這些,然後換個人又說了不同的那些,這些零零碎碎拼湊起來的細節(jié),分開來講看似毫無亮點,而整體連起來就好似多米諾骨牌一樣一觸即發(fā)!這點來說,作者一方面達到了她“講道理談論社會問題”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增添了讀者對未知章節(jié)的期待。
      
      出於「俗套」而「脫俗」,《告白》真的非常成功。
      
      不知為何,我在短短5個小時刷書的過程中反覆想起之前剛看過的日劇「家族遊戲」,兩者截然不同但叫人著迷且震驚的效果卻非常相似。只是,「家族遊戲」選擇了happy ending, 給了主人公們一個“重生“的機會;而《告白》卻全線走”毀滅之路“,發(fā)揮”黑暗系“的極致。
      
      個人覺得真實生活中,《告白》的結局看似不可思議卻更為現(xiàn)實。不止一次提起「日本是個表面文明骨子裡野蠻的民族」,這麼說也許一葉障目,但就小說人物的心理問題來深究,治癒系的效果只會顯得突兀吧。所以作者也的確選擇了一條好路去收尾。
      
      總之,《告白》無論是作為一部推理小說,還是論社會現(xiàn)象的教育著作,都的確非常成功。o(≧v≦)o~
  •     本來想打四星,但是特別不喜歡小說的結尾. 因為結尾關于那個炸彈的事就猜到了。猜到的時候我對自己說,應該不會那么俗吧。。結果,那就是最終的結果,有點失望,因為帶著緊張復雜的心情從頭看下來,每個人的獨白都有至少一處看點。唯獨結尾的那一篇太平凡了
  •     
      還不錯看w 我本來以為會耗掉我更多時間,
      不過只要過了一開始的地方,整部的緊張度會讓人很快地一口氣看完XD
      
      
      
      
      --------------------以下有劇情透漏,強烈建議非看勿入--------------------------
      
      
      
      
      
      全書分成六段,我覺得寫得最好的是第一段的聖職者XD
      女老師森口冷靜的獨白,卻帶出一段駭人聽聞的殺人犯罪,
      最後再冷靜地給予出乎意料的懲罰,真是有力的一段啊~
      
      我本來一開始看的時候因為是個人獨白、沒有行動和對話,本來還以為會讓我很卡的,
      而且又是以分發(fā)牛奶這種死板的話題開頭,實在很悶,
      還好後來就進入了事件,那句「我的女兒被殺了,而且兇手就是在這間教室裡的同學」,
      真是超有震撼力的??!整個背脊都為之一凜。
      
      我也很喜歡這段的感情部份,不論是森口壓抑地很好的情感和憤怒,
      和森口對於自己女兒的那份哀慟,都是寫得很打動人的地方。
      而明明是只有一個人的獨白,卻勾勒出整個事件和眾人的模樣性格,
      最後的結局也出乎意料,是個很完整又很精彩的故事-w-
      
      
      比較讓我驚訝的是原來這部故事沒有在第一篇完結就結束,
      接下來五篇從不同人的角度描述了事件以及女老師告白以後的發(fā)展。
      
      事件的犯人一轉變成班上被霸凌的人這段是還算出乎意料,
      雖然被霸凌這個主題是非常通俗普通,但從班上女生的角度看來,
      的確森口的處置到底有沒有想過這樣的結局是值得商榷,
      而那兩個犯人是不是真有那麼糟、班上同學的霸凌又怎麼能稱之正當,
      都是很讓人跟著換了角度思考的地方。
      
      而下村殺了自己的母親的某段最後一句,也是再度讓人一凜。
     ?。ㄎ倚U喜歡這種把大事件用一句話輕輕地丟在一段的最後面的設定w)
      那句我一開始看錯介詞,以為是上村被自己母親殺了= = 讓我驚悚又覺得合理,
      後來看下去一點才發(fā)現(xiàn)好像不對才回頭再看,
      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上村殺了自己母親,這樣的進展就有點沒那麼有力道?
      但後來看完第三篇,其實我也是猜對了喔- -?
      
      
      看到這邊都還會讓人去質疑女老師的行為,以及兩個犯人的本性是不是沒那麼壞。
      不過繼續(xù)看下去……只能說,這兩個小孩根本就是該死( ′-`)y-~
      
      第三篇慈愛者有點過於普通,典型的望子成龍的母親,形象就非常不特別,
      日本這樣的母親真的好像很多,因為結婚了以後沒有工作,只在家裡照顧小孩,
      連帶就有很多母親就把自己的孩子當作是天,一心一意地希望他們出人頭地。
      而當小孩不合意時,就覺得對方是自己製造的,弄死他們也理所當然……?
      
      有點普通了這篇,對我有點可惜,因為主角太過偏頗,
      所以看的時候就很冷靜,也無法與之產(chǎn)生認同。
      
      不過看這篇也還好,下一篇求道者上村的獨白倒是確定他的確個性也扭曲了,
      殺人是為了不服輸,對抗渡邊以及自己叔叔的強大幻影,
      所以他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當然讀者也就不會同情他。
      
      我覺得最糟的是第五篇信奉者,很讓我失望……
      渡邊為了自己母親而正當化自己犯下的罪是還好,
      然後又得知渡邊也是抱持著想殺人的動機,而不是單純的惡作劇,
      讀者也就無法原諒他,好吧,反正只是回到一開始看完聖職者的感想而已。
      
      但整個後半就超展開 囧
      突如其來地殺掉美月是怎樣──!!而美月注意起Lunacy事件的設定更是牽強,
      更不要說突如其來的炸彈= = 在一點點小篇幅中忽然渡邊就拼命暴走,
      讓人看得完全反應不過來,一愣一愣的。
      
      而最後一篇傳道者,突然其來森口再度登場並且阻止渡邊的陰謀,
      呃是很讓人大快人心啦,但森口的反差有點讓人反應不過來= =
      
      在第一段只採愛滋病丈夫的血混入牛奶讓犯人喝下,
      這種無疑是溫和到不能再溫和的復仇(雖然後來有講換掉牛奶的是她丈夫,不是森口)
      但在最後一段森口的仇恨完全露骨地表現(xiàn)出來,
      強大的復仇讓人覺得根本與第一段的形象不合啊~~~囧
      
      而且未免也有點太超能力了orz 應該說從要搞出這種爆炸事件就很不合現(xiàn)實了,
      學校理化教室再怎麼強大也最好是有辦法給你搞到足夠份量的火藥啦╰(‵皿′*)╯
      更不用說區(qū)區(qū)一個理化老師怎麼會懂得拆炸彈,
      好吧,拆掉一個小孩子裝的炸彈或許沒有想像中困難?
      ──但炸彈難道是這麼通俗的技能嗎喂~
      
      而森口說把爆炸物移去裝在渡邊母親的實驗室更是莫名其妙 囧
      就對打擊渡邊方面是十分有震撼力啦,完全可以想像渡邊聽了這段話尖叫崩潰的樣子,
      但是這也太奇幻了orz 哪個爆炸物可以隔這麼遠遙控引爆的?。?=?
      區(qū)區(qū)的一個理化老師這麼厲害可以就這樣把爆炸物輕鬆地轉移???
      
      如果是嘴炮的話又沒辦法說得過去,因為她的確已經(jīng)太恨渡邊了,
      但整個就很不合現(xiàn)實啊orz 而且這樣就變成森口不惜以牙還牙了:
      「你殺了我的女兒,我就讓你殺了你的母親」
      這種把不相干的人牽扯進來不是讓森口打自己的嘴巴嗎= =
      還是就要把這段直接當作是嘴炮?但那就一點都不震撼了。
      
      總之最後是有兩種可能:
      1. 不嘴炮:很有震撼力,但一點都不合現(xiàn)實。
      2. 嘴炮:一點震撼力都沒有。
      但還是算不錯的結局啦,以驚訝來說,還有以惡有惡報來說。
      
      整體其實我覺得很多部份有點普通刻板不突出(班級霸凌、把兒子當作天的母親),
      但能把這些串起來成為一篇故事還是挺精彩的,尤以第一篇最好,
      設定果然還是學生殺了自己導師的女兒這點最是奪人眼目,還是蠻不錯的啦~
      
      
  •     自己還是挺喜歡湊佳苗的描寫風格的,比較生活化,情節(jié)也比較順暢緊湊。最后結局雖然沒有辦法說是非常出乎意料,但也能噔地一下讓人從心里有一些不知名的感覺。告白只所以告白,其實每個人都只關注著自己,自己的告白卻沒有關注他人。沒有一個人為他人真心想一番,而最后都完全的陰暗,其實,人和人之間在最開始不也是這般?
  •   孩子需要適當?shù)谋豢隙?,關鍵就是這個度的把握
  •   看這本書的時候也是深有感觸。殺人不對,欺負人同樣也不對。事情的性質不隨,也不應該隨著對象的改變而改變。其實細想一下,法律公平正義的精髓,用簡單易懂的話來說,就是“就事論事”。
  •   怎么說呢,作為一個支持性惡論的人。小孩子的惡簡直就是天性使然,在沒有學會建設之前,我們往往先學會破壞。所以人類才會有教育,有文明。慢慢成長成好的人。我們發(fā)表的各種觀點,也依賴于在生活環(huán)境里所學習到的種種。但進化了這么漫長的時間,一不留神我們還是會在突然一瞬間恢復原始的野蠻本性。
  •   同意。先不說小時候欺負人之類的,年紀小當時沒什么概念。我覺得這玩意兒可能跟日本文化有點關系。比如說松子嘛的,透的就有點日本的自殺情節(jié)。然后這個玩意兒,可能是我變態(tài)的東西看太多了… 我覺得都可以說的過去??赡苁且驗榕某呻娪傲耍詴屓擞X得失真。 但是從整體劇情來看我沒覺得什么“變態(tài)”的, 就是能說得過去……。
  •   這本書也是我一直想看沒看的,看了這篇評,應該看看了
  •   沒有最好的結局,只是很多壞的結局里挑一個不那么壞的而已。
  •   ,假設森口老師真的沒有打算懲罰這兩個孩子,如果森口老師第一章的告白沒有發(fā)生,會怎么樣呢?渡邊會繼續(xù)尋找殺人機會借此引起母親的注意,下村下次碰到不爽的事情還會動殺機,美月會找到新的試驗品,這樣想想,也許現(xiàn)在的結果是最好的結果。
    這個假設很贊
  •   學妹,東野是本格而湊小姐是社會派的啦233
    還有這部小說的改變電影也很棒
  •   學長,為什麼除了你別人都叫她苗姨 (#°Д°)
    嗯我打算等我妹妹來了讓她陪我一塊兒看www 一個人不敢看TAT 不知為何看東野大神的書不覺得恐怖,看苗姨的現(xiàn)在還覺得蠻怕的TAT
  •   ?……大概是沒見過真人所以沒有先入印象吧233
  •   我也沒見過 但看網(wǎng)上的人叫她姨 我就跟風233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