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亂へ??!

出版時間:1998/11  出版社:文藝春秋  作者:橫尾忠則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不思議なことが重なり、偶然が偶然を呼び、思いもよらない事物や人が自然に集まって願望が達成してしまう。しかし願望が実現するまでのプロセスといったら、天國と地獄の間で往復運動が繰り返されるみたいで、スリルに満ちている」―明日は何が起こるかわからない、波亂が日常の橫尾忠則的’60~’80年代満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波亂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天才的作品可以是音樂、哲學、繪畫或詩歌;它們沒有一點的用處和利益。無用與沒有利益是天才作品的特征之一;這是它們的高貴專權。所有其他的人類作品的存在只是為了維持并救濟我們的生存;只有這里討論的這些東西不是;它們的存在只為它們自身,在這個意義上,它們被視為存在的鮮花。所以,我們的心欣然于品賞它們,因為我們來自于沉重充滿需求與短缺的環(huán)境中?!?br />   
      這是《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里的一段話。
      當然,現在引用叔本華將美和實用做區(qū)分,顯得非常不合時宜。因為我們已經在“日常生活審美化”“設計即藝術”“時尚即藝術”這樣的范式里走得太舒服了。購買具備審美屬性的功能性物品是所有當代人獲得身份的有效手段。上一個范式的凋敝,屬于康德的那個范式凋敝的瞬間是我們沒有體驗過的。但恰是橫尾在踏入這個行當時所體驗的,他恰在那樣的當口。
      
      67年橫尾第一次到紐約,被帶到了最有名的波普藝術策源地“原作海報畫廊(Poster Originals Gallery)”。在那里,設計海報像任何一件古典畫作一樣直接出售。橫尾覺得這是藝術品的經營方式,而海報,說到底只是設計,也就是廣告罷了。
      這恰是有趣的地方。67年的紐約早就在“金寶湯罐頭”里翻江倒海了。而身在日本的橫尾還在思考設計到底如何成為藝術的問題。他在見過三島和寺山以后發(fā)了這樣一通感慨:”我和他們短暫相遇的時候,意識到自己是把創(chuàng)作和生活方式二者切割開來思考。但是他們兩位彼此都是把藝術和人生并在一起思考的人。這件事對我造成非常大的沖擊。對于僅僅待過設計師環(huán)境的我來說,這是一種文化沖擊。我在這時候才第一次被迫感受到藝術和設計之間有著明顯的裂痕。想要填補這個縫隙必須將創(chuàng)作和人生平面化,把兩者銜接起倆,然而在從事設計這個行業(yè)的狀況下,這會變成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如果要將設計藝術化,必須打從根本去質疑設計的存在,從否定設計的地方出發(fā)才行。然而我究竟有沒有這樣的勇氣呢?我為此感到憂心?!?br />   這當然是非常天才崇拜論的感慨,瘋魔的藝術家把人生本身當成作品來塑造,這不是什么刻意的經營,對他們來說這只是一種自然而然,甚至不得不為之的行為。橫尾或許嫉妒過這種氣質,就像所有人都會的那樣。只不過, 美國之行讓他跳過了這個疑問,裹挾進瘋狂的浪潮里。
      
      藝術的無目的的合目的性與無功利的合功利性在波普面前不值一文。在之后的當代設計中更不值一文。
      這壓根沒什么不好,那個小便器就是扔在所有美學家臉上的戰(zhàn)書。就讓古典時代的美學狂想都躺進骨灰盒里吧。事實上它們躺得也挺舒服的,當代的藝術批評不比鴻篇巨制的美學系統好駕馭多了。
      這是思潮,是時代精神,是不可逆的事實。
      
      貧乏到可悲。
      古典時代的人們享用精致的生活工具,但他們決然不把這稱為藝術,因為那是生活的某種延伸,那是”有用的“。所謂藝術,除了裝飾必須別無他用。在機械復制時代,批量所帶來的恐慌太嚴酷了,所以任何物件,哪怕具有一點點的審美特性,都能給拔高到藝術層面。這是一場階級陰謀,一場以藝術為戰(zhàn)場的平權運動。
      相比而言,想想叔本華和尼采的美學,哪個的最終目的不是要給人類劃分等級?
      
      我這些想法真是句句都政治不正確。這可能就是我的狐貍尾巴,藏也藏不住。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