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陽

出版時間:1999年06月  出版社:集英社  作者:太宰 治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內(nèi)容(「BOOK」データベースより)
敗戦後、元華族の母と離婚した“私”は財産を失い、伊豆の別荘へ行った。最後の貴婦人である母と、復(fù)員してきた麻薬中毒の弟?直治、無頼の作家上原、そして新しい戀に生きようとする29歳の私は、沒落の途を、滅びるものなら、華麗に滅びたいと進んでいく。戦後の太宰治の代表作品。語註や著名人の「鑑賞」もついて感想文に最適。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斜陽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2條)

 
 

  •     "  本小說改編自太田靜子的日記,而太田靜子,就是書中“和子”的原型。
        
        太田靜子倒不像小說中出身沒落華族,太田家代代擔(dān)任九州的御醫(yī),明治維新后上京。(此處穿越至久遠寺涼子)靜子在少女時代醉心文學(xué),對和歌頗有研究。后相親結(jié)婚,但因為死產(chǎn)而婚姻失敗回到娘家。
        
        靜子的弟弟(就是書中的直治)是太宰的書迷,據(jù)說靜子某天無意翻開《道化之華》,被其中“過了此地,就是悲傷的城市”的開頭所感動,也成為了太宰的擁護者。(太宰中毒的我也用這句當(dāng)過msn簽名很久...)后面的故事就正如《斜陽》一書中所描寫的了。
        
        小插曲就是太宰多次請求靜子給他日記,作為下次小說的材料。靜子非常明白,一旦交出日記,就是自己被拋棄的那一天,但最后還是以和太宰共度一夜為條件,交出了日記。
        
        靜子懷孕之時正值日本戰(zhàn)敗,生活窮困潦倒,父母也都因病去世。她正如小說中所描寫,是個對金錢和現(xiàn)實毫無概念的“更級少女”,窮困不堪的時候也曾上京尋求太宰的幫助。但當(dāng)時太宰和山崎富榮正交往密切。富榮據(jù)說是個忌妒心非常強的女性,靜子甚至沒有和太宰單獨見面的機會,一切通過代理人的富榮。此后不久富榮和太宰投水自殺。靜子獨自一人將治子撫養(yǎng)長大。 "
      
        
        據(jù)載雖然靜子母女飽嘗了人間疾苦,她對太宰仍然毫無怨言,仍舊過著不知世事的純潔生活。太宰在臨終前跟她說“因為你有了我的孩子,所以我們不能一起情死了”。"  
        
      
      貴族是幾代的累積,雖然光芒漸落,但溫度不減,不是只可揮霍,落魄也有自我的姿態(tài)和劍走偏鋒的底氣。短短的文章,經(jīng)得起一讀再讀,有優(yōu)雅,有落寞,有反叛,有無奈,有現(xiàn)實,就是沒有將來!
  •     在機場買的,飛機上看了一半,回來的第二天晚上看了一半。在飛機上哭了一路,晚上哭了半晚。
      丑惡的東西都長壽,美麗的東西都短命。
      感覺只有三件事情,母親快死了,女兒經(jīng)歷愛情冒險換來內(nèi)心的平靜,兒子自殺求的解脫。
      貴族的事情,一般人理解不了,透過直治的信,仿佛能夠讀懂和理解了他們內(nèi)心的痛苦。全文姐姐對弟弟的感情,以及弟弟每次出場對待事情的態(tài)度,讓人覺得都很納悶,是同一個人嗎?
  •      二十世紀(jì)以來的日本文學(xué)可謂是流派紛呈,這些流派有的溯源于歐美文學(xué)的傳統(tǒng)流派,有的則是因為日本的國情、國民性而誕生,而這些林林總總的流派在文學(xué)風(fēng)格上也并非涇渭分明,在很多表現(xiàn)手法、思想上都有不少契合之處??v觀諸如唯美主義、新感覺派、惡魔主義、自然主義、“私小說”以及本書《斜陽》的作家太宰治所代表的無賴派的許多作品,我們大致可以體會出這一時期日本文學(xué)的概況——個人色彩濃厚,很多作品的自況性很強;故事格局小,情節(jié)往往在兩三個人物之間展開;美學(xué)思想疏通同歸,作品的結(jié)局往往都走向畸形、死亡、幻滅。
      
       不過“無賴派”作品的特質(zhì)有非常明顯,首先它是典型的日本戰(zhàn)后文學(xué),很多作品中對于日本戰(zhàn)后社會的蕭條、人民生活的困頓有著極為精到的刻畫;其次作品中往往都充斥著作家對于社會現(xiàn)狀的不滿,以及明顯的反抗和自嘲;最后就是“無賴派”的故事都相對頹廢、陰郁,展現(xiàn)作家們對于自己生活的迷茫。從某種程度上說與美國同時期“垮掉的一代”有著一種思想上的呼應(yīng),同時又在以村上龍為代表的后世“透明族”作家身上得到了傳承。
      
       我與絕大多數(shù)國內(nèi)讀者一樣,對于太宰治的認識源自于《人間失格》一書,甚至一度認為《人間失格》就是太宰治本人最優(yōu)秀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在閱讀過《斜陽》以及對太宰治本人的生平有所了解以后,我覺得相對于《人間失格》,《斜陽》卻更加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出了太宰治的文學(xué)風(fēng)格,以至于映射出了太宰治的人生。不少日本文學(xué)愛好者在于我談到太宰治時,最為推崇的小說也是《斜陽》。
      
       在《斜陽》一書中,我們能夠清晰地看見貫穿于作家太宰治一生的幾大元素:出生于沒落貴族的男青年,經(jīng)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火,感受到了日本戰(zhàn)后頹廢社會現(xiàn)狀所帶來的空虛,種種頹廢而消極的人生觀,自殺。如果在閱讀完《斜陽》之后再參照閱讀《維庸之妻》及《人間失格》這兩本太宰治后期的作品,我們就能夠?qū)μ字蔚娜松叭松^有了一個較為完滿的了解。因此在閱讀《斜陽》,我們不應(yīng)該僅僅看見離婚后的姐姐和子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情節(jié),更應(yīng)該注意那個有形無形之間貫穿于和子生活中的弟弟直治的人生。
      
       不過在太宰治的人生中最為華麗的并不是他的任何一部文學(xué)作品,而是他原因及方法各異的四次自殺,未遂。加繆在《西西弗神話》中說:“真正嚴肅的哲學(xué)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川端康成則認為:“死亡是最高的藝術(shù)”。而我們在太宰治的自殺履歷中既看不到哲學(xué)的色彩,有無法欣賞到任何藝術(shù)感,太宰治的自殺在我看來更接近于失去了生活的勇氣,抑或說就是一種懦弱。因此日本著名作家三島由紀(jì)夫就直言不諱的提出自己討厭太宰治的文學(xué),亦討厭這個人。畢竟同樣屬于沒落貴族出生的三島有著自己明確的人生觀、美學(xué)觀,而兩人即便最終都走上了自殺的道路,三島卻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政治抱負而選擇了切腹,而太宰治則選擇了與情人跳河自溺。
      
       不過不論三島由紀(jì)夫?qū)τ谔字芜@個人如何的不屑,其實他們的文學(xué)在很多地方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同時太宰治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也絕對不是一個“弱者”。他能夠直面戰(zhàn)后日本社會動蕩蕭條的現(xiàn)狀,并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之中,他的作品直擊那個時代很多年輕人的心境,因此太宰治的很多都被認為是“青年讀物”,也受到了很多年輕讀者的追捧。因此三島由紀(jì)夫也不得不說:“我承認他那罕見的才能,不過說也奇怪,他是我從未有過的、從一開始就產(chǎn)生如此生理抵觸的作家。也許是由于愛憎的法則,也許他是一個故意把我最想隱蔽的部分暴露出來的作家的緣故吧。”
      
       品味《斜陽》中的幾個人物,也頗值得深思,母親象征著“日本最后的貴族”,弟弟直治代表了對日本戰(zhàn)后社會充滿迷惘的年輕人,作家上原代表著那種已經(jīng)選擇了墮落生活的人群,姐姐和子的形象最為微妙,她即使整個故事的敘述者,貴族沒落、民眾墮落、青年隕落的見證人,卻又在文章的最后懷上了上原的孩子,為小說帶來了一絲轉(zhuǎn)機和生機。就像故事中上原與和子的對話一樣,上原說:“可是太晚了,已是黃昏時節(jié)”,和子卻說:“是早晨啊?!币虼苏麄€故事到最后竟然有了一些“竹外斜陽半滅明,卷簾欹枕看新晴”的意境,而這也許就是《斜陽》最精妙的地方吧。
      
       因此在《斜陽》一書中,我們不但能讀到日本舊貴族的沒落、戰(zhàn)后日本人頹廢的生活狀態(tài)、典型的無賴派文學(xué)創(chuàng)作風(fēng)格,更重要的還有文章結(jié)尾的那一點點希望,這無疑將書的境界拔高了一籌。
      
  •     一般人選擇太宰治的作品,可能會首選《人間失格》,但是,不可否認,《人間失格》的出名,夾雜了很多并不客觀的因素,這包括作者在成書之后的自盡。《斜陽》也是太宰治創(chuàng)作后期的作品,成書于《人間失格》之前,個人認為,本人是更能代表太宰治作為一名享譽作家的作品。
      小說是根據(jù)太宰治的情婦太田靜子的日記改編的,對于太田靜子,能夠查到的資料很少。在《人間失格》中,太宰治塑造的葉藏的情人靜子,似乎也指向這位日后為太宰治生下同為作家的女兒的靜子。在《人間失格》中,阿葉離開靜子,是因為對生活的絕望和對加重靜子生活負擔(dān)的內(nèi)疚。在《斜陽》中,雖然沒有一個“失格”的“我”,但是其實,太宰治的痕跡卻無數(shù)不在。
      小說中的主人公和子的弟弟直治最終選擇了自殺,并且給姐姐留下了一封絕命信,而這封信,似乎也可以看做太宰治的心聲。
      “人啊,都是一樣的……這句話實際上是猥褻的,可怕的,他使人相互提防,一切思想受到強奸,努力換來嘲笑,幸福被否定,美貌被糟蹋,光榮被剔除。我認為,所謂的‘世紀(jì)的不安’正是來源于這句不可思議的話。”直治在自己的信中,一直在重復(fù)著一句“人都是一樣的”,結(jié)合和子和直治在小說中的生活背景,可以聯(lián)想到太宰治的貴族身份。戰(zhàn)后的世界,已經(jīng)大為改變。從前的貴族世界土崩瓦解,然而沒有生存能力的貴族卻無法擺脫根深蒂固的貴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在明治維新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之后的日本,很多人,也許像太宰治一樣找不到生活的方向。雖然主觀上想要極力的擺脫“貴族身份”,但是潛意識又極力的保留那種“不一樣”。外部世界自身的努力和內(nèi)心世界發(fā)生了巨大的撕裂,在精神上無所依托。同樣的糾結(jié),或許想想民國時代的滿族貴族,就可以一窺一斑。
      對于太宰治,人們向來褒貶不一。一方面因為其對日本文學(xué)有所貢獻,另一方面,對其人其事,更多的人無法認同,所以向來就有一種“歷史的傷痕”的說法。在今天的讀者看來,一輩子自殺五次,其中三次還帶上女人殉情,女死而他活。似乎他很害怕死亡,承擔(dān)不了孤獨的死去的恐懼。又似乎他自殺成癮。這也許和日本人的集體潛意識有關(guān),日本人并不害怕死亡,但是卻希求得到一個轟轟烈烈壯美完美的死亡。溺水而亡算是完美嗎?我們不得而知,這是太宰治作為一個人的選擇,或許也是日本“歷史的傷痕”的選擇,但是在直治的信中,多少能看出點他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
      “你們只要想想我活著的痛苦,想到我從這種痛苦生涯中完全解放出來的喜悅,你們的悲傷就會逐漸消失的。譴責(zé)我的自殺,說我應(yīng)該茍活下去,但又不給我任何幫助,只是在口頭上洋洋自得地批判我,這一定是那些可以心平靜氣規(guī)勸陛下開設(shè)水果店的大人物?!疫€是死了的好,我沒有所謂的生存能力……”
      貴族終是無法茍活于平民的世界中,就像陛下開不了水果店,或許,選擇體面的死去是最好的歸宿。在《斜陽》中,能更悲憫的去理解太宰治這個人,而《人間失格》多半會造成一定的誤解。畢竟,世易時移,在今天的這個時代,去理解1948年自殺的日本作家是很難的。
      《斜陽》依舊擺脫不了濃重的絕望和宿命的感覺,和子最終邁出了一步,懷上了猥瑣的畫家太原的孩子,這算不算在這悲哀壓抑的空氣中唯一的一絲希望呢?
      希望是。
      
  •     日本最后一個真正的貴族——媽媽去世了,弟弟也最后說著我是貴族然后自殺了。所謂貴族,是心里邊深深扎根的驕傲吧。無論如何,驕傲、尊嚴,都是無法拋棄的東西吧。
      
      上原先生也病重,而和子最后終于有了自己孩子,有了自己的彩虹。戰(zhàn)后的世界處在道德的過渡期,和子對上原先生說:你,我就是這個道德過渡期的犧牲者。這樣的犧牲者,到底要如何面對這個世界,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呢?
      
      在父親死去的時候枕頭以及樹上的蛇,在母親死去之前門口地板上的蛇,被和子燒掉了孩子的蛇,到底是什么呢?
      
      “這世上為什么會有戰(zhàn)爭、和平、貿(mào)易、公會與政治的道理,你大概不知道吧?所以,永遠都會不幸。讓我來告訴你吧,女人就是為了生一個好孩子?!?br />   
      和子身在這個最后的貴族的階層里,選擇了拋棄以往的八股道德觀,她說她要革命。不是用杯中物與粗穢的語言,而是用實際行動,陪伴著她的孩子面對這個社會,跟這個社會“革命”。私心以為,“好孩子”是會改變這個掙扎困苦的社會的吧。
  •     從小沒有在母親的身邊長大,居然能把照顧母親的心情寫得那么細膩和具體,很感嘆作者的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后得至,作者的靈感來源于一位女性的日記,一位女粉絲。感嘆,粉絲力量無窮大。
      為愛的人生孩子,如此簡單的愛慕,或許現(xiàn)在的日本女性已經(jīng)做不到了。生活那么困難,卻還能夠把小孩養(yǎng)大,在現(xiàn)在的中國已經(jīng)是不可能的了。呵呵,我說遠了。
  •     作為一種不能夠?qū)崿F(xiàn)的理想,我希望放縱自己的軟弱而成為直治一樣的人。
      一個人一旦成為懦夫就是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的了。他們自己進入地獄,并且緊閉牢門拒絕抵抗。他們過得十分痛苦,把別人的生活也絞的一團糟。然而美麗從來是凌駕于道德之上的,有時也必須以個人和他周圍的人們作為犧牲來成全這種美。而不抵抗的姿態(tài),無助跌倒的的凄涼,羞恥感如影隨形的一生,被戰(zhàn)爭和死亡推搡的人啊,懦弱的膽小鬼的丑態(tài)竟然會變得格外美麗。一個英俊而憂郁的青年被賦予了小孩氣的純粹與頑固,于是他的所有不堪都被他形而上的優(yōu)美驅(qū)散了。
      夕顏日記的末尾可以算是催人淚下,直治念叨著請原諒我請再原諒我一次,說沒有比媽媽更好的人了真想向媽媽以死謝罪,乞求著姐姐不要把我推到在地我已經(jīng)看到了未來的恥辱。何其殘忍無助,然而沒有任何人能幫助一個畸零人,他們的孤獨是不親人的,那顆恨不得用酒精毒品永遠殺死的心是不能被治愈的。
      于是寫下“我是貴族”驕傲的去死吧。
      《斜陽》非常動人,翻譯也非常得體。直治有他脆弱的迷人,姐姐有她勇敢的美。燒死蛇蛋的姐姐有著不可估量的勇氣,給上原二郎寫的熱情洋溢的信令人欽佩。
      “我是直治的姐姐,您恐怕已經(jīng)把我忘了吧。如果忘了,請您想起來?!?br />   姐姐與上原的第一次見面充滿了頹廢的浪漫情懷。樓梯陰影里的一個沒起因沒結(jié)果的吻恐怕算不上柔情,然而我總是忍不住想象二人在黑夜中格外清越的木屐聲,柔情像石上月光分外磊落,上原應(yīng)當(dāng)是在外面披著一件深青色的和服,一臉陰郁的快步走在前面,姐姐面色沉靜的攏著寒冷中的外套匆匆的跟著,木屐聲嗒嗒嗒嗒嗒嗒。然后上原忽然停下腳步轉(zhuǎn)身吻了她。
      “我是酒鬼……你也是?!?br />   懦夫要醉到步履踉蹌不能言語。
      而勇敢的人要醉到有勇氣跟另一個人走一段未可知的樓梯。
      
      
      
  •     對于文學(xué)作品和作者本人的關(guān)系,一直存在兩種迥異的看法:一種認為作家不應(yīng)在作品中試圖描寫自己,否則是寫不出好作品的;而另一種則認為,其實作家在作品中描述的自始至終都是自己,其所創(chuàng)造的每個角色,都是自己性格中抽離出的一部分之化身。兩者的是非對錯,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若就太宰治其人而論,無疑是屬于第二種“描繪自我”的作家的典型。在他的各色作品及其中人物中,我們看到的其實都是他本人心緒的無數(shù)投影。而在其代表性長篇作品《斜陽》中,這種創(chuàng)作行為無疑得到了最為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也無怪乎本書被稱為作者集大成之作。而當(dāng)我想要對此加以評論分析時,腦海中浮現(xiàn)的概括便是陸游的詩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斜陽》一書,正如書名意象直接點出的那樣,是一部描寫一個戰(zhàn)后“沒落貴族”家庭的生活為主線的作品,熟悉太宰治年譜的人想必都了解本作是根據(jù)太宰治的一位情人太田靜子的日記改編而來。太田靜子即女主角“和子”的原型。如此說來,自然可以看出書中和子戀慕的作家“上原先生”就是太宰治自己的化身。然而當(dāng)我們深入作品,卻發(fā)現(xiàn)情況遠非這么簡單。事實上,從書中的四個主要人物身上,我們都能看出作者自己的影子。要探討這一點,還是要從書名“斜陽”說起。
      
      “斜陽”給人的感覺就是夕陽西下,即將落幕之感,在文學(xué)作品中多用來喻指事物的沒落和逝去,以及由此而來的凄涼和落魄。這在古代詩詞中可謂屢見不鮮,最具代表性的有劉禹錫的《烏衣巷》和辛棄疾的《北固山懷古》等,所以身為中國人,是很容易理解太宰以斜陽來指代沒落貴族的意圖的。然而問題是,太田靜子并不是什么沒落貴族,因此其所指的實際上正是太宰治自己的身世。太宰治出生的津島家,正是當(dāng)?shù)芈劽暮篱T、大地主家庭,父親還是貴族院中的議員,可說是名副其實的貴族。然而對于這種與生俱來的貴族身份,卻是使太宰陷入極度掙扎與矛盾之所在。一方面,豪門出身給他帶來了一種有別于粗鄙大眾的“精英意識”,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優(yōu)越感;另一方面,這個表面豪華,實則粗鄙的家族又令他無法真正認同,并成為一種壓抑自我發(fā)展的存在,“身為剝削他人以自富的家族之后”的罪惡意識和自卑感始終如影隨形。這種自豪又自卑的矛盾情緒,在《斜陽》之中最明顯地體現(xiàn)在主角和子的弟弟直治的身上。太田靜子的確有一個弟弟是太宰治的書迷,但書中的直治卻更多是太宰自己的化身。對貴族身份的矛盾,在直治最后的遺書中得到鮮明刻畫:他既厭惡自己的貴族身份帶來的與他人的疏離感和隔閡感,為此深以為苦,同時又不愿放棄這一身份,在遺書最后仍然高呼“我是貴族!”;他既無情批判那些空有爵位卻毫無貴族氣韻的虛偽者,卻又始終對“真正的貴族”懷有不變的憧憬。簡單地說,他鄙視的是物質(zhì)上的貴族,崇尚的是精神上的貴族。然而這兩者在其心中始終糾纏在一起,沒有得到過真正的區(qū)分。他拒斥家庭的虛偽,卻又同樣拒斥鄙俗的大眾,轉(zhuǎn)而去向心中追求一種絕對的純粹。然而這種追求在現(xiàn)實中自然備受挫折,太宰治自己的人生以及書中直治的遭遇,就是寫照。為了保全這種自我的純粹,最極端的行為便是自我毀滅即自殺。所謂“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濁陷溝渠”。太宰治在年輕時曾數(shù)次自殺未遂,書中的直治最終自殺身死,兩者的區(qū)別僅僅在于結(jié)果的不同而已。
      
      那么,“真正的貴族”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呢?書中有一個角色是對此的最好詮釋,即“母親”。書一上來,便反復(fù)強調(diào)母親那種與生俱來,毫不做作的“貴族氣質(zhì)”。之后,又描寫她在家道中落后看淡名利,隱退山中,安然處世;罹患重病后淡然處之,笑對生死等情景。可以說,母親這一形象正是太宰治所憧憬的“真正貴族”,亦即是他所期許自己的理想人格的化身。甚至可以說,在母親身上體現(xiàn)了一種“神性”,這一點結(jié)合太宰治自身對耶穌基督的崇敬也就不難理解。太宰治信仰基督,并不是虔誠教徒式的付出自我的盲信,而是想在基督的教義中獲得對自我的肯定。他對耶穌的情感,不是對萬能的神的頂禮膜拜,而是對一個完成了自我,實現(xiàn)了自我的至善至美者的羨慕。因此他終究還是一個人本主義者,宗教給他的是一個完美人格的境界。然而,這個境界對他來說始終是只能仰望而無法達到的存在。書中他多次借姐弟之口說出“自己無法成為像母親那樣的人”的話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始終無法擺脫自己的“負罪感”。這種罪感是他所出身的家庭帶給他的無法擺脫的原罪,他借書中直治的口說出:“只要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我們就永遠象猶大一樣,一生都在不安、羞愧和罪孽中度過”。投身無產(chǎn)階級運動后受到的挫折,更是加深了這種罪感,令他只能以叛徒和猶大自居。(在《越級申訴》中,他甚至直接化身為猶大進行自我辯解)因此,母親這一理想人格的化身終究難逃崩潰的命運。最后奪走她生命的病癥是肺結(jié)核,而這也是太宰治自己的病,他最后的自盡與病情加重不無關(guān)系。此外,在母親的死亡場景中,反復(fù)出現(xiàn)了“蛇”的形象,對照基督教中蛇的含義,不難看出這其實就是太宰治自身罪惡意識的影射。而他更是通過主角和子“蛇是自己引來”的自責(zé),表達了毀滅理想的其實正是自己的罪惡。
      
      話到此處,有人或許覺得,和子難道不應(yīng)該是太田靜子的化身嗎,為何用她來表達這種罪孽感呢?其實,和子的原型的確是太田,但其在書中其實也一樣體現(xiàn)了作者自己。如果說弟弟直治是那個拒斥和懷疑的自我,那么姐姐和子就是那個依賴和接受的自我了。這種偏軟弱的性格特征以女性形象出現(xiàn)也是很貼切的,事實上在《女生徒》及許多其他作品中,太宰治早已多次通過女性形象來表達自我了。當(dāng)?shù)艿苤敝螌δ赣H若即若離時,姐姐卻是發(fā)自內(nèi)心仰慕母親,并未母親的離去而感到悲慟和彷徨,這正是太宰治心中的自我理想人格破滅后所產(chǎn)生的強烈無助感的寫照。于是,當(dāng)這個理想的自我瀕臨毀滅時,和子便如同著魔一般地迷戀上了一個僅有一面之緣的男人,也就是直治的老師“上原先生”,猶如落水之人死死抱住一片木板。不用說,上原先生依舊是太宰治自己,是身為作家的中年太宰治的分身。和子對其的戀慕,既是理想人格破滅后對現(xiàn)實人格的自我肯定,也是其對身為作家的自我與外界關(guān)系的期許。從之前的分析不難看出,無論是姐姐還是弟弟,都表現(xiàn)出相當(dāng)?shù)木癫“Y狀。事實上太宰治本人也確被其主治醫(yī)生診斷為精神病。然而正如精神分析學(xué)者弗洛姆所說,比起所謂的正常人,精神病人有著更加完整的自我,他們可以被視為在爭奪自我的戰(zhàn)斗中不準(zhǔn)備徹底投降的人”。用這話來形容太宰治,可謂恰如其分,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切病態(tài)、頹廢、拒斥、依賴乃至自我毀滅,歸根到底都是為了保留那個純粹的自我,而絕不愿意去“適應(yīng)社會”,去和陳腐的道德倫理以及世俗的價值觀妥協(xié)。然而在弗洛姆看來,雖然精神病人是值得尊敬的抵抗者,但終究是失敗者,因為他們保衛(wèi)自我的方式就是自我封閉,從而放棄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也就失去了對外部世界的影響力。某種程度上,太宰治也是一個自我封閉者,他蜷縮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構(gòu)建屬于自己的理想和至善至美的人格。然而他畢竟不同于一般的精神病,他還保持著一個與外界聯(lián)系的渠道,那就是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通過創(chuàng)作作品,他向外界展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世界,并極力批判舊的道德和社會體系。在這里,理想和現(xiàn)實暫時獲得了統(tǒng)一。他甚至希望通過作品而獲得肯定,正如書中上原獲得了和子姐弟的肯定一樣。
      
      然而作為作家的太宰治也一樣無法完成自我救贖,因為他始終無法擺脫自卑,也就無法真正自愛和自我肯定,每一次自我肯定的嘗試必然帶來更強烈的自我否定。這也是因為他難以建立起真正的精神寄托。對比另一位同樣童年不幸的批判作家奧威爾,兩者的不同就分明了。奧威爾對現(xiàn)實的批判,建立在其作為一個社會主義者的信念之上,而太宰治雖然投身革命,卻并未建立這種顛撲不破的信念。正如書中的和子所說,她雖然認為“革命和戀愛一樣是美好的事情”,但其實并不能讀懂革命的著作。她所以戀慕革命,只是因為其中所帶有的那種摧毀舊世界的勇氣。而當(dāng)現(xiàn)實革命遭受挫折,他便再次陷入懷疑的泥沼,如直治一般認為“一切主義都是虛偽的”。因此,他的批判矛頭無法向奧威爾那樣直指社會,只能指向他自身。正如他無法成為基督,而只能成為叛徒猶大。唯有在自我懲罰中,他才能得到救贖,而在現(xiàn)實中,他也只能作為一個放浪形骸者而存在。并且他也清楚,這種自我放逐,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自我毀滅罷了。和子在歷盡辛苦,找到了上原先生后,卻發(fā)現(xiàn)后者只是一個糟老頭而已,最后委身于他,也只是“可憐他”。說到底,作家的太宰治依舊無法自我肯定,依舊只能在分裂之中苦苦掙扎。
      
      然而,絕望之中也孕育著希望。書到最后,和子雖然從那種病態(tài)的依賴感之中破滅,但仍然決定生下上原的孩子,并“胸中懷抱彩虹生存下去”,這不啻太宰治那微弱但猶存的希望之光。是的,理想的自我已經(jīng)遙不可及,在自卑和自傲中掙扎的津島修治已經(jīng)死去,那個落魄的中年作家太宰治也終將隕落(現(xiàn)實中的太宰治49歲投水自盡),然而終究會有一個自我留存下去,繼續(xù)與舊道德的斗爭。斜陽已經(jīng)西下,無可挽留,但第二天的太陽仍然會照耀大地,給世界帶來光明!這是全書最后的升華,也是太宰治的升華。(順帶一提,現(xiàn)實中太宰治和太田靜子的女兒太田治子成年后著有一書,敘述對象為自己的父母,書名即為《向著光明》。不說她具體如何評價自己的父親,但從這個書名,看得出她還是理解自己的父親的。)
      
      到今天,太宰治早已辭世半個世紀(jì)以上,然而他的作品卻依舊能夠吸引讀者,這是為何?也許,因為太宰治的困境,恰是現(xiàn)代人所面臨的困境的寫照。在這個依舊冷漠和趨同的社會中,每個試圖保留自我,忠于自我的人,都能夠如感受到太宰治所遭遇的社會疏離和彷徨無依。也正因此,他那如同精神病患般無助的嘶吼才能穿越時代和國界的重重帳幔,深入到每個依舊為自我而抗?fàn)幷叩男撵`深處;他那寧愿自我毀滅也絕不向現(xiàn)實妥協(xié)的執(zhí)著,才能引起同樣孤立無援的當(dāng)代人的深深共鳴,并將其視為自己的代言人。他是悲情的失敗者,但又是高貴的英雄。他那用盡最后生命所發(fā)出的呼喊,并不是全然的徒勞。
  •     1.所謂的學(xué)問,又名“虛榮”,只是人努力不想做人的行為罷了。
      2.好想和那種不屑被人尊敬的人一起玩喔!
       真的有這么好的人,他們又都不屑和我在一起吧。
      3.總之,只要活著,絕對必須騙人!
       因為或許所謂的不好,就是太溫柔了,不是嗎?
      4.可是讓我感覺痛苦的并不是這些事,而是我很害怕,害怕清清楚楚 感覺自己的生命會被埋葬在如此的日常生活里,有如芭蕉葉不必散落一地就會腐爛般,我也會站著,自然而然地枯槁而死。
      5.可是像我這樣的女人,如果沒有一顆愛戀的心,是無法考慮結(jié)婚的。
      6.三十歲。對女人來說,過了二十九歲,就不會再留下任何處女的氣 息,三十歲的女人的身體已經(jīng)沒有一處還保有處女的氣息了。隨著手鐲,項鏈,衣服與和服帶子一件,一件離開身邊,我體內(nèi)的處女的氣息也漸漸愈來愈淡薄了。
      7.人類的生活里有喜怒哀樂與嗔恨各式各樣的感情,可是這一切真的只占人們生活里極小的部分,大概只有百分之一的感情,,而其他的百分之九十九都只是在等待中過日子。
      8.革命與戀愛都是人世間最最美好的事物。
      9.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10.若要在東京生活,如果不能若無其事,虛偽地與別人打招呼的話,是無論如何沒辦法活下去的。像我們這樣要求誠實,忠厚美德的人,會被綁手綁腳。
      11.難道不能痛快地擺脫掉礙事的道德感嗎?
  •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靈魂?
      
      究竟需要多么敏感,才能留意到生活中那么細微的情緒?到底承受了多少悲哀、苦澀、無望、不解……才能讓如此清淡的文字透露出那么深、那么深的悲傷,近乎絕望?
      
      《斜陽》讀完了,整本書沒有太多的情緒宣泄,多在平淡地描述。只是,惟有經(jīng)歷過那種滿溢、壓制的情緒,才能在偶爾點出的悲傷中如同刺破的水球般突地情緒波動,乃至久久不能脫離。
      
      于是,今天早晨哭了一路。
  •     《斜陽》只是因為標(biāo)著太宰的名字,所以被我從圖書館的書架上抽了出來。但隨著閱讀的深入,卻幾次三番讓我心中驟起波瀾。某個瞬間甚至有自殺的沖動,內(nèi)心卻是充滿感懷與快慰。
      
      《斜陽》是掙扎于窮途末路的故事。高山雪蓮不可能像狗尾巴草一樣在灰撲撲的大道旁滋潤的活著,卻又羨慕于狗尾巴草那粗野強悍的生命力,于是在對過去的冰山懷念而鄙棄的同時,又對現(xiàn)下的大道渴望而隔閡。
      
      環(huán)境的混亂與破壞,使理想破滅于不堪忍受的現(xiàn)實。這樣的不堪重負殺死了所有的人?!缎标枴防锏牡艿堋⑸显壬?,在臨死或不久于世時,都說過類似的話:早就該死了,茍活到現(xiàn)在實在是痛苦。
      
      
      
      『老天只要讓想活的人活著就好了,不是嗎?
      
      就好像人有生存的權(quán)利一樣,人也應(yīng)該有死亡的權(quán)利才對呀!』
      
      《斜陽》中,弟弟的遺書這樣寫道。
      
      讀到此,我當(dāng)場呆住,并十分的動容了。
      
      我知道,單憑這兩句話,《斜陽》對我來說,就是特別的一本書。
      
      一時間似有許多話想與太宰說,而又仿佛,他的回答都可在書中找到。
      
      
      
      弟弟的遺書獨立成章,無疑為全文的高潮。正是這一章,使得《斜陽》不限于普通的沒落貴族的挽歌,或者纏綿痛徹的愛情故事。這一章使得全書升華到對人性的深度反思,并且引出了永恒的命題:生,還是死。
      
      這篇遺書,是一個落魄貴族最后的掙扎、訴訟、批判;更是太宰對社會的反思,對人的反思。
      
      原本是貴族的弟弟,隨著皇權(quán)時代的沒落,最終失去了生存的可能。他羨慕下層百姓強悍的生命力,努力學(xué)得粗鄙下流,卻不過落得看不慣上流社會的矯揉造作,而“再也不能回到過去曾經(jīng)一度拋棄了的世界??墒潜M管如此,平民百姓還是只發(fā)給我充滿惡意與虛情假意的‘旁聽席’座位罷了。”
      
      他努力過了,可他已經(jīng)是一朵雪蓮,即使多么想,也不可能若無其事的混在狗尾巴草中一起在路邊搖曳。何況狗尾巴草并不屑于給他留出位置。
      
      所以他活不下去,因為他賴以存活的環(huán)境傾覆了。
      
      弟弟承認自己的懦弱,也沒有在新環(huán)境下生存的技能。但他仍在最后發(fā)出了呼號:
      
      “責(zé)備我為什么要自殺,覺得我無論如何也應(yīng)該繼續(xù)活下去,完全不能提供幫助,只會呈口舌之快、恣意批評別人的人,絕對是那種敢睜眼說瞎話的了不起的人。”
      
      一代代政權(quán)制度更迭、社會形態(tài)變化,每一場變更下,都會有這樣的遺老遺少們,活得蒼白,死得凄苦。
      
      用和子的話說,他們是犧牲者。
      
      “犧牲者,道德過渡期的犧牲者。你我或許都是這樣的人吧?”
      
      太宰自己也是生于熱愛文藝的顯貴之家,但父親早逝,與兄長相依為命的經(jīng)歷想必令他能深味落寞一代的心情。他賦予他們這樣的名字,是一種同情悲憫;而對于主人公和子,幾乎是一種頌揚。
      
      她是那個貴族家庭唯一存留下的人。支撐她六年的是深埋心中的戀慕,像“在胸口架了一道彩虹”般,使她變得堅強。而后,愛情一度消失了,但她如愿有了孩子,于是她的革命勝利了,并獲得了更多對抗的堅毅與勇氣:
      
      “不管到何時何地都要與古老的八股道德觀抗戰(zhàn),準(zhǔn)備像太陽般的活下去?!?br />   
      
      
      “革命與戀愛都是人世間最最美好的事物?!薄叭耸且驗閼賽叟c革命所以才誕生,才活著的?!?br />   
      她的戀愛相較于古老的道德觀,相較于女子大學(xué)的教誨,原就是一場發(fā)生在體內(nèi)的革命了。愛讓她有了目標(biāo)、歸屬,有了多么困苦也可以在精神上逃避的地方,并賦予了她一場戰(zhàn)斗——她終于去見那個人了。
      
      書中有一章,三封書信,是和子寄給上原的,也是獨立成章。信中表達了自己的戀慕,以及祈求做上原的情人,為他生一個孩子的愿望。
      
      書信沒有回音。于是當(dāng)母親去世后,她終于不堪忍受而上京去見上原了。
      
      從默默寫信祈求,到自己主動上京,這就是一種變強。這種強勁是被絕望的生活所催生的,與其說強悍,毋寧說背水一戰(zhàn)。
      
      “戰(zhàn)斗開始了?!钡诹?,上京尋訪段的開頭,便是這樣的一句。
      
      她身體內(nèi)的革命,被催逼著,化為實際行動了。
      
      
      
      然而在費盡周折見到上原的瞬間,卻是巨大的幻滅感。
      
      (這里,太宰聰明的設(shè)了陷阱。大概很多讀者都會有“現(xiàn)實不盡如人意”的猜測,可是在見到上原之前,和子在黑夜里來回找了太多地方。因為跟隨著她四處磕磕碰碰,心情也和主人公一樣變得狼狽疲倦惴惴不安,只求上原趕緊出現(xiàn)才好。一開始料到的猜想已被忘在腦后,所以在見到的一瞬間,強烈的感到那種無力的幻滅感。)
      
      變得好像“一頭老猴子”樣的男人坐在喧鬧的居酒屋一角,見到她了也只是毫無表情的點頭致意。
      
      并不熱情,但也不至于毫不理睬。男人隨意的讓她坐在身邊,繼續(xù)與店里的人飲酒。
      
      但仍是在言辭中讓她明白,自己的信男人都讀過了,且深深愛著她的事實。
      
      因為和子當(dāng)時復(fù)雜沉重而疲憊的心境,在沒有明說的情況下,我難以揣測她明白這點時的感受。但我確實感到一陣暖意。
      
      覺得真好呀,心意有好好的傳達到了,而不是之前猜測的沒有送到,或是無視甚至嘲弄的結(jié)局。
      
      在那個夜里,關(guān)于這個男人的愛消失了。但在次日清晨,似乎又更甚的襲來。
      
      但后來這些都無關(guān)緊要,因為她有孩子了。“生下愛人的孩子,并把他撫養(yǎng)大?!彼呀?jīng)有了新的革命與愛的方式。
      
      
      
      我想和子也許并不是愛著上原,或者并沒有那么愛他。支撐她的,是關(guān)于愛的感受和理念。以至于比起愛人,愛人的孩子更能成為她的目標(biāo)和支柱。
      
      “人是為了革命和戀愛才誕生,才活著的?!?br />   
      在最后寫給上原的信里,她貫徹了這份意志,所以散發(fā)出強韌的生命力。這是遠勝于舊式貴族,也有別于平民百姓的生命力。她的弟弟也和她一樣,心里有著深深傾慕的愛人,可他并沒有和子這樣的破釜沉舟的勇氣,去告白,去爭取,只能在遺書里,痛苦而眷戀的寫下愛慕者的名字。上原出身鄉(xiāng)下,有來自下層的驕傲與自卑。作為有才華和見地的作家,他曾敢于對抗流俗,寫自己的思想和審美,但遭到了來自世俗的各種攻擊。這攻擊讓他傷了心,追逐金錢的文痞和沒有生氣的文藝界使他無法在現(xiàn)實中看到希望,而最終以放浪形骸損毀自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懣。和子與他們相比,有一種單純的力量,類似某種原始的生命力,讓她不會瞻前顧后,敢于放手去做。
      
      秉承著“靈巧像蛇,馴良如鴿子”的智慧,在貴族親眷們的犧牲后,在上原的犧牲后,她借由他們的犧牲,蛻變了。即使這份蛻變還有很多模糊曖昧的地方,但足以令人相信,她可以不斷的自我革命,不斷戰(zhàn)斗著,同時懷抱著愛,活下去。
  •     書中嗅到很深的自嘲味道。對于出身于非正統(tǒng)名門貴族的有錢人家的太宰治來說,正統(tǒng)的貴族果然還是有無限的吸引力。
      女主的形象很明顯,接受著生活,又逃避著生活,被環(huán)境啄食磨損,自救又掉入更深的淵。
      太宰治自身投射在書中每個人身上,如他所言活得更像正宗的古老貴族的母親,放蕩又迷茫,整個迷失在世間的,最終又最直接方式解脫的弟弟。
  •      現(xiàn)今存留的影像資料中,托頤支腮是太宰治的招牌動作。或許相比于男性譯者,來自女性的纖細思維要與其來得更為融洽貼合。而周敏珠的譯文也著實沒叫人失望。她所詮釋的太宰文墨,如??吭诼淙沼鄷熇镏窕h上的一只蜻蜓,神情溫暖而凄惶。而內(nèi)容上,則充分還原了私小說個人視域中的時空跳耀,調(diào)和出“不可說”的粘滯與游離之快。
       翻譯之外,是對書本裝幀的一點體會——觸覺時代,何況畢竟是實體書嘛,軟體外圍的硬件也是很重要的。近兩年吉版的書總于設(shè)計上頗費思量,連這種雙掌盈握的小冊也不例外。仍舊是未氓手筆,有點不計工本的單純(啊咧,這次的無賴派系列太宰治篇,當(dāng)當(dāng)折后價一律徘徊在十元左右,真有種久違了的,類似書攤淘寶的慶幸~~)。系列采用微有起伏的縠皺紋理,不過還好,聰明的設(shè)計不等于用度奢侈——單只看這本《斜陽》,便是小算計在內(nèi),叫人會心知意的那種。封底的余??梢噪S意停插在哪一頁,權(quán)作書簽來用。當(dāng)讀罷整冊,又可框住閱畢略有翹起的封皮。
      
       最后,和太宰所處的悠長年代一樣,這種不追求宏大開本,只求熨帖舒適的做法,已然近乎陳跡了。
  •     合上書,便在想,為什么叫做《斜陽》。是不是有常被忽略的意味。
      
      窩在沙發(fā)上看了三個小時的書,仿佛內(nèi)心深處的秘密被太宰治拿出來示眾一樣,想丟開卻又因為一種“同病相憐”的認同心理驅(qū)使而丟不開。就像被人看出自己的“極度自卑和極度自負”,有著不想承認和感謝理解的矛盾。
      
      太宰治的文字里,到處散發(fā)著“人間失格”的孤獨。一開始看到直治的放蕩和對家人的冷漠時,反感這個青年的態(tài)度。但是,看到他的《夜開花日記》和最后留給姐姐的的信,眼睛就濕潤了。直治讓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的痛苦其實你經(jīng)歷過。不是不曾想過死亡,也曾站在陽臺時計算過自由落體所用的時間。慶幸一切都過去了,沒有走上直治的路?!鞍凑瘴以缇驮撓胨?,但一想到媽媽的愛,我就不能死了?!艺J為母親還活著的時候,這死的權(quán)利就不能不加以保留。”
      
      至今回想,都有一種后怕。直治用酒精和墮落以求得融入民眾道路,用冷漠和疏遠抗拒來自家庭的愛,擰著自己一樣的痛苦,始終無法解脫。就像當(dāng)年的自己,墮落以融入壞孩子的行列,一面冷漠鄙夷好孩子的偽善和做作。在太宰治的文字里,你看到了自己內(nèi)心潛藏的“永遠的少年”,還在內(nèi)心深處喚成一種深深的戰(zhàn)栗。
      
      手機可以長時間地寂靜不響,如果不往外撥打電話,你都覺得它只是用來充當(dāng)鐘表。你時常有一種被世界遺忘的感覺。獨自懊惱,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你的朋友很少主動給你掛電話,甚至你的家人?為什么你需要去撥打電話以提醒自己的存在?當(dāng)你環(huán)顧四周,悲哀地感到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卻是那么地脆弱,經(jīng)不起時間侵蝕,經(jīng)不住事情多磨。
      
      “或許在所有現(xiàn)代人的心中,都或明或暗地存在著一塊懦弱、孤獨而又渴求愛的荒地,而這塊荒地卻被太宰治的文字無聲地侵襲,而且無從回避。”
      
      太宰治在這個寒冷的冬季夜晚,在我內(nèi)心的傷口上,灑了一把鹽。
      
      而這個傷,是否能愈。
  •     想起來,那一天的陽光好像是我們幸福的余般,散發(fā)著這最后的光輝。
      
      無論如何,再也活不下去的孤獨,寂寞,是否就是所謂的“不安”的情感?胸口滿是凄風(fēng)苦雨,然后一瞬間,快速移動著的白云相繼飄過夕陽染紅的天空,我的心臟好像時而被揪緊,時而放松,脈搏時而停滯,呼吸變得稀薄,眼前一片黑,全身的力量瞬間從指間流失,再也沒辦法繼續(xù)編織了。
      
      道理終歸只愛道理,而不是愛著活著的人。
      
      可是讓我感覺到痛苦的并不是這些事,而是我很害怕,害怕清清楚楚的感覺自己的生命會被埋葬在如此日常的生活里,有如芭蕉葉不必散落一地就會腐爛般,我也會站著,自然而然地枯槁而死。
      
      請看我嘴角兩側(cè)長出來的淡淡的皺紋,看看這個世紀(jì)悲情的皺紋。比起想要你聽我說話,還不如說,自己更想讓你看看我的臉,并了解我內(nèi)心的想法。
      
      等待,等待,??!人類的生活里有喜怒哀樂與嗔恨等各式各樣的感情,可是這一切真的只占人們生活里極小的部分,大概只有百分之一的感情,而其他的百分之九十九都只是在等待中過日子,不是嗎?我是如此渴望聽到幸福的腳步聲在廊下響起,“會不會就是現(xiàn)在?”“會不會就是這一刻?”內(nèi)心如此沮喪地等待著,卻總是一場空。??!所謂“生活”怎么會是如此一個慘字了得呢?現(xiàn)實里,每個人都在想:“要是我沒有出生就好了!”然后每天從早到晚很可憐地在期待著某樣?xùn)|西。太慘了,真的太慘了!何不告訴自己“活著真是太好”啊!請用快樂的眼光來看待“生命”看待“人”看待“社會”吧!
      
      
      可是,即使什么都不知道的我,卻不得不一個人活下去?;蛟S自己只是個孩子,卻再也不能撒嬌了。此后,非得正面和這社會戰(zhàn)斗不可。能夠像媽媽一樣,終生不與人爭,沒有怨憎,而凄美結(jié)束一生的人,看來再也沒有了。媽媽想必是最后一位,這世間絕對再也沒有像媽媽這樣子的人了。連死都死得那么美?!捌埢睢笔且患嗝闯舐疑l(fā)著血腥味的事,卑鄙無恥,令人作嘔!
      
      
      活著實在很痛苦,痛苦的不得了,實在又孤獨,又寂寞,沒有所謂的從容。因為太痛苦了,所以總是愁云慘霧,當(dāng)四面八方聽到的都是嘆息的聲音,就更沒有自己一個人幸福的道理吧?當(dāng)知道自己活著,絕對不可能得到幸福或榮耀時,人到底是如何的心情呢?努力?其實不過只是給饑餓野獸的誘餌罷了。
      
      到頭來,我的死是自然死,因為人只有思想是永垂不朽,永遠不死的。
      
      
      書中提到的一些作品:
      《羅蘭畫集》
      
      察荷夫:俄國作家,留下為數(shù)甚多的幽默,諷刺短篇文章。其文字簡潔地描寫日常生活的種種,批評人類的媚俗,作品有幽默主義的風(fēng)格,戲劇作品有《櫻花園》《三姐妹》《瓦尼伯父》《海鷗》等。
      
      《萬葉集》:日本現(xiàn)存最古老的和歌集。
      
      羅薩魯《經(jīng)濟學(xué)入門》
      
      《列寧詩選》
      
      卡爾《社會革命》
      
      《更級日記》:菅原孝標(biāo)的女兒所寫,自她13歲時,從其父親的任國上總(千葉縣)回到東京路上開始回憶起,及至與丈夫橘俊通死別后的第二年,亦即52歲止的回憶錄。內(nèi)容多為對故事的憧憬與夢境的記事。
      
      《獵人日記》:屠格涅夫著,是以俄國中部自然風(fēng)光為背景,深刻描寫農(nóng)奴生活,人類性格等等的25篇短篇集。
      
      
      
      
  •     斜陽和女生徒一樣,是以女性視角來講述事件的,只不過斜陽是長篇小說,女生徒是短篇小說集。我個人更喜歡女生徒那本。
      其實雖說是講事件,講的其實也不過是瑣碎的生活,他的每一本書都和他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投射了他的苦悶,彷徨。童年時候的鄉(xiāng)村貴族生活,少年時候的上京求學(xué),被燈紅酒綠誘惑也被各種新思想所左右,所以他一直都是個很矛盾的人。也正是因此,他對女性的態(tài)度即是又敬畏又輕視…中年……沒有中年,他死掉了。
      而這本書講的就是一個破落貴族家的女人愛上自己弟弟的友人——一個落魄的作家的故事,囧,被我這么一說真的好囧……
      反正,覺得有共鳴的人會很喜歡吧……
  •      一個落魄貴族家里住著三個人,脫離世事的虛弱母親,憤世嫉俗、頹廢墮落的弟弟,單純脆弱、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姐姐。
       弟弟直治在南方服役多年,一直杳無音訊。母親和姐姐和子相依為命,由于經(jīng)濟問題不得不從東京西片町的宅邸搬到伊豆的一幢中國式山莊去。
       這樣的搬遷對于身體與精神都相當(dāng)虛弱的母親來說,使一次巨大的折磨。這個地方盛放著這個女人的所有精神寄托:逝世的丈夫、杳無音訊的兒子、過去的幸福生活。所以當(dāng)這個女人離開她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宅邸的時候,她的生命也隨之凋零了。
       促使她活下來的理由,只是那個離婚后回到娘家的29歲女兒——和子。她對和子說,她之所以能夠搬到伊豆來繼續(xù)生活是因為有和子的陪伴啊。這句話對于把“愛”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卻得到的寥寥無幾的和子來說,是多么的令人感動而充滿力量啊。所以她說她的生命隨著這次搬遷好像重生了一樣,她對生活重新有了希望。
       可是當(dāng)她漸漸發(fā)現(xiàn)促使母親活下來的原因并不是因為自己,而是因為那個不知是生是死的弟弟的時候,她的精神立馬就崩潰了。她看著突然突然歸來的弟弟,依然是一副死皮賴臉、整天鬼混、游手好閑的樣子。而母親卻依然那么愛他。而自己多年如一日的陪伴在母親身邊,無微不至的照顧她,換來的卻只是那點可憐的愛。她怎么承受的了。
       家庭經(jīng)濟上的困難、母親給的不夠的愛、弟弟的不聽話與漠視。把這個可憐的女子推到了痛苦的深淵。
       于是她想到了自己的愛情,自己內(nèi)心深處那點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單相思的愛情。
       上原二郎,一個被社會主流所唾棄的小說家。他是和子弟弟的老師,當(dāng)然是一個環(huán)方向的消極的老師。
       六年前,因為弟弟的的欠債和麻藥中毒。和子去找了上原二郎,上原二郎卻突然的在走道的臺階上,親了和子一下。和子被這種突如其來的“冒犯”產(chǎn)生了一種特別的感覺。那不是害怕,不是恐慌,是一種被“愛”的感覺。
       她通過直治看了一些上原二郎的小說,她開始對他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好感,她形容他是“我的契訶夫 ”。契訶夫是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而上原二郎一樣,對這個社會,對這個社會上的種種有著一種厭惡的情緒。
       她想,上原二郎應(yīng)該是一個跳離這個社會傳統(tǒng)桎梏的人。她隨即產(chǎn)生了一種非分之想。她結(jié)束了自己那段沒有“愛”也沒有“戀”的婚姻。她想要一段純粹的充滿浪漫的愛情。她渴望得到真正的“愛”。
       現(xiàn)在,她被生活的窘困,和精神的潦倒所擊垮。她生命最后的希望就全部落在了對上原二郎的愛情上。
       她不斷的在那些如煉獄般絕望的日子里,給他寫信。訴說自己的痛苦,自己愛情觀以及對他的愛戀。她是多么的希望這個曾經(jīng)給過她“愛”的感覺的男人能夠站出來拯救她。她說她僅僅只是想有一個他們的孩子,多么凄美而單純的想法啊。
       可是,即使是一個憤世嫉俗的流氓小說家,也沒能跳出傳統(tǒng),拋下已有的家庭以及一切。去施舍自己的“愛”。
       從始至終,上原二郎沒有給過和子任何的回音。
       那么,最后,和子的命運自然是悲慘的。她在寫給上原二郎最后的一封信里說:
        “等待。啊,在人的生活里有喜、怒、哀、樂,但是這種感情只不過占人生活中的百分之一,而其余百分之九十九的生活,難道不是只在等待中度過嗎?我懷著焦灼不安、望眼欲穿的心情時刻等待著走廊上傳來幸福的腳步聲,可是完全落空了。唉,所謂人的生活實在太凄慘了。大家都說,不要生下來就好啦。這就是現(xiàn)實。然而人每天都從早到晚虛幻地在等待著什么。這太悲慘了。啊,生下來倒不錯,我希望能這樣高興地看一看人生和社會?!?br />    多么絕望而凄美的一段話啊。
       心已死,生命已無意義。
       愛情?浪漫主義?在現(xiàn)實面前一文不值。真的是這樣么?
       您不能沖破那種道德的阻礙嗎?
       抱歉,不是人人都是契訶夫 。my child。
  •      長篇小說《斜陽》是一口氣讀完的,讀完后心如被一只柔軟的小手輕輕捏著隱隱作痛,有著淡淡的哀愁一直跟隨,大概是書中傳遞出作者對貴族的沒落的惋惜,對時代的殘酷現(xiàn)實的痛苦。
       小說還寫出了人們對戰(zhàn)爭的厭惡及單純的人性人情的美。尤其是對母愛的謳歌,以至看到主人公媽媽去世的情節(jié),我也禁不住潸然淚下。因母親體弱多病及家中環(huán)境,太宰治自小得到的母愛不多,他將其珍藏在內(nèi)心最柔軟處,化作文中涓涓細流,極其溫馨美好:“我跟在媽媽身后,并肩坐在瓜藤棚下。藤蔓的花已經(jīng)謝了,很溫煦的午后陽光穿過葉子,落在我倆的膝蓋上,將膝蓋染成綠意盎然的一片?!弊髌分凶肿种榄^、集美學(xué)于大成的文筆,耐人尋味。
  •     『斜陽』は、たとえば「斜陽族」というような流行語を生んだ作品だが、むしろ斜陽という提名はそれとは縁がないように思われる。この作品は太宰治が愛読していたチェーホフの『桜の園』を下敷きにしているといってよいが、そのなかに次のようなせりふがある?!盒标枴护扦いà肖鹤婴藢潖辘工肽铯⒛袱讼颏盲拼韦韦瑜Δ摔い?。
      
      《わたし、お祝いを言いたいの。桜の園は売られました、もうなくなってしまいました。せれは本當(dāng)よ、本當(dāng)よ。でも泣かないでね、ママ、あなたには、まだ先の生活があるわ。そのやさしい、清らかな心もあるわ?!?、一緒に行きましょう、出て行きましょうよ、ねえ、ママ、ここから!……わたしたち、新しい庭を作りましょう、これよりずっと立派なのをね。そねをご覧になったら、ああそうかと、おわかりになるわ。そして悅びが―靜かな、ふかい悅びが、まるで夕方の太陽のように、あなたの胸に射しこんできて、きっとニッコリお笑いになるわ、ママ!行きましょう、ね、大事なママ!行きましょうよ!……》(神西清佐訳)
      
      チェ―ホフが朝日のようにといわずに、夕方の太陽(斜陽)のようにと書いてることに注意すべきである。“斜陽”という提名がここからとられたかどうかはわからないが、すくなくとも太宰のチェーホフへの親近は、斜陽の方に「靜かなふかい喜び」を見出す感受性を共有していたからだとうえる。
      
      斜陽は明るい。真晝の太陽とちがって、そこには陰影の気配があって、それが一層明るをきわ立たせる。『斜陽』という作品が感じさせるのは、そういう微妙な一瞬の感覚であって、私はそれが太宰の定著したかったものだと考えている。
      もともと太宰は明るさと暗さと対立的にとらるのではなく、暗さのなか明るさを、明るさの中に暗さをみる眼をもっていた。戦時中の傑作『右大臣実朝』の中で、彼はこう書いている?!镀郊谣稀ⅴⅴ毳ぁ贰顶ⅴ毳单?、ホロビノ姿デアロウカ。人モ家モ、暗イウチハマダ滅亡せネヌ》。
      実朝の「明るさ」は実は底知れない暗さを背負ったものだ?!盒标枴护文浮ⅳ工胜铯痢溉毡兢亲钺幛钨F婦人」は同様に明るく描かれている。この明るさは、かほそく今にもくずおれそうな存在の外見であり、斜陽のような明るさなのである。だが、そこに芯の勁いものが感じられるのは、彼女が自分の滅びることを避け難いものとしれ受けいれており、最後の光の中で輝いているからである。
      対照的に暗いのは上原であるが、「僕は貴族は、きらいなんだ。どうしても、どこかに、鼻持ちならない傲慢なところがある」という彼にとって、デカダンスはむしろ階級的な復(fù)讐を意味しており、そのためそこにはむしろ「百姓の子」の旺盛な生活力が感じられる。かず子んの家族にはそういう活力を漠然と嗅ぎとっていたからのように思われる。弟の直治は死んでも、上原が滅びることはけっしてないのである。
      上原はいっている。
      
      《駄目です。何を書いても、ばかばかしくって、そうして、ただもう、悲しくってし仕様が無いんだ。いのちの黃昏。蕓術(shù)の黃昏。それも、キザだね》
      
      むしろ、『斜陽』はたんにこのような黃昏ではない。明るさが暗さを喚起し、暗さが明るさを喚起する世界、四人の人物が交錯しあうときに生じる微妙な光と影の世界である。この四人の人物はそれぞれ太宰治の分身ともいえ、これまでに作品の綜合ともいえるが、それらがあるバランスを以て拮抗しあっているところにこの作品の靜かな緊張感がある。
      『斜陽』が書かれたのは昭和二十二年であるが、その前年に太宰は次のように書いている。
      
      《一、十年一日の如き不変の政治思想などは迷夢にすぎない。二十年目にシャバに出て、この新現(xiàn)実に號令しようたって、そりゃ無理だ。(下略)
      一、いまのジャーナリズム、大醜態(tài)なり、新型便乗というものなり。(下略)
      一、戦時の苦労を全部否定するな。
      一、いま叫はれていうる何々主義は、すべて一時の間に合わせものなるゆえを以て、次にまったく新しい思潮の擡頭を待望せよ。
      一、保守派になれ。保守は反動に非ず、現(xiàn)実派なり。チェホフを思え?!笚@の園」を思い出せ。
      一、若し文獻があったら、アナキズムの研究をはじめよ。(下略)
      一、天皇は倫理の儀表として之を支持せよ。戀したう対象なければ、倫理は宙に迷うおそれあり》(昭和二十一年一月二十五日堤重久宛書簡)
      
      これらの「明確な指針」(太宰)は、一見すれは支離滅裂で錯亂しているかのようにみえる。しかし、どのことばも太宰にとって真実だったことは疑いないので、このように異様な屈折は、ある意味で、「ナチスの占領(lǐng)下においてわれわれは自由だった」と書いたサルトル似ている。彼は、占領(lǐng)下の極限狀況において、レジスタンスに參加するにせようしないにせよ、人々が一人一人明瞭な決斷を迫られた時期には「自由」であったが、解放後は惰性と盲目的な追隨しかなってしまったというのである。太宰もまた、『右大臣実朝』が象徴するように、死と滅亡にさらされた生存に於いてこそ「自由」を確証しようとしていたのであって、戦後の自由は彼に最初から異和感しか與えなかった。彼の心が、あえて滅びる側(cè)へ加擔(dān)するか、あるいはよより徹底的な革命をめざすか、その両極に揺れ動いているのはそのためである。
      かず子は次のようにいう。
      
      《革命は、いったい、どこで行われているのでしょう。すくなくとも、私たちの身のまわりに於いては、古い道德はやっぱりそのまま、みじんも変らず、私たちの行く手をさえぎっています。海の表面の波は何や騒いでいても、その底の海水は、革命どころか、みじろぎもせず、貍寢入りで寢そべっているんですもの》
      
      こういう洞察は昭和二十二年においては最も本質(zhì)的なものだったといってよい。人々が民主主義や共産主義を唱えて騒ぎ立てていたとき、太宰はそれをたんに戦前からの表層だけの変化であり、「時局便乗」にすぎず実質(zhì)は何も変わっていないとみなしていたのである。彼は次のように書いたことがある?!钉袱证螭恰ⅳ筏郡长趣?、そのように、はっきり言わなければ、かくめいも何も、おこなわれません。じふんで、そうしても、他のおこないをしたく思って、にんげんは、こうしなければならぬ、などとおっしゃっているうちは、にんげんの底からの革命が、いつまでも、できないのです》
      かず子がめざしている「道德革命」とは、いわば「にんげんの底からの革命」のことである。むろん、太宰は必ずしもかず子にのみ可能性をみているわけではない。彼女は、先に引用した項目の一部にすぎないので、『斜陽』の四人の人物はほぼ均等な重みを帯びて存在しているのである。「『桜の園』を思い出」させる貴族の母親も、「人間はみな同じものだ」という“平等主義”の合唱にはん反撥する弟の直治も、太宰の思念を確実に投影しているのである。
      
      《この言葉は、実に猥せつで、不気味で、ひとは互いにおびえ、あらゆる思想が姦せられ、努力は嘲笑せられ、幸福は否定せられ、美貌はけがされ、光栄は引きずりおろされ、いわゆる「世紀(jì)にお不安」は、この不思議な一語からはっしている》
      
      しかし、私の印象ではむしろかず子の方が他の三人に比べて生彩がないようにみえる。それはおそらく「道德革命」が観念的なものであるのに、滅亡は現(xiàn)実的なものだったからであろう。しかし、かず子が次のようにいうとき、それは「道德革命」というより、何かもっと原型的な場所に降りようとしているように思われる。
      
      《この世の中に、戦爭だの平和だの貿(mào)易だの組合だの政治だのがあるのは、なんのためだか、このごろ私にもわかって來ました。あなたは、ご存じないでしょう。だから、いつまでもふ不幸なのですわ。それはね、教えてあげますわ、女がようい子を生むためづす》
      
      「女がよい子を生む」ということは、どんな時代.社會にかかわらず、戦爭や政治や貿(mào)易などといったあらゆる人為的なもの、幻想的なものの底にある?!白匀弧堡扦ⅳ?。彼女はむしろそこから「意味」に憑かれた世界を見返している。チェーホフの『三人姉妹』のなかに、太宰が好んだせりふとして、「意味ですって、いま雪が降りている、それに何の意味があります?」という條りがある。よい子を生む、それはちょうど雪が降っているようなものだ。何の意味もないが、無意味でもない。おそらくかず子はそういう地平線に降りて「孤獨に微笑」している。彼女は新生に賭けた者であるが、しかし滅びる者と対照的に區(qū)別されているではない。作品の全體において、それらが互いに反照しあって、“斜陽”の一瞬を永遠に定著させているようにみえるのである。
      
     ?。ㄕ押退氖拍甓?、文蕓評論家)
  •     力薦太宰治先生的作品!  太宰治以戀人太田靜子的日記為原型描寫沒落貴族的名著《斜陽》,女主角和子就算家道中落且無法實現(xiàn)戀情,還是獨自生下孩子,勇敢地活下去。在最后的章節(jié)里,寧靜的黎明景色中,太陽發(fā)出燦爛的光輝緩緩升上天空的描寫也很激勵人心!就算是沉落地面的太陽,只要過了夜晚,一定會再度升起!
  •     《斜陽》是太宰治第一次走進中國讀者視野的小說,那時恰逢文革結(jié)束不久。盡管被當(dāng)時籠罩著諾貝爾光環(huán)的川端康成壓了風(fēng)頭,卻悄悄地攪起了人們內(nèi)心深處最柔弱而執(zhí)拗的鄉(xiāng)愁。
      太宰治出生于一個豪華而粗鄙的大地主家庭,《斜陽》明顯地體現(xiàn)了他的名門意識。作為津島家的六公子,他的一生都在依賴與批判、虛榮與卑微之間痛苦地斗爭。
      時代與家庭環(huán)境使得太宰治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多余人意識”、“叛徒意識”,他選擇了自我破壞來追求自己的價值。不僅毀滅自己,而且擴大惡,從內(nèi)部試圖使舊的秩序分崩離析。這種無賴哲學(xué)、丑角精神在本書中也有所體現(xiàn)。
      “丟了性命來徹底地過所謂的不道德生活,也許這倒要受到后世人們的稱贊。犧牲者。道德過渡時期的犧牲者。”
      太宰治生活的時代和地域有很強的局限性,但這并不妨礙他作品的普遍適用性——關(guān)于現(xiàn)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自閉者、叛逆者與邊緣人的悲劇。
      《斜陽》寫于昭和二十二年,也就是1947年。盡管二戰(zhàn)已經(jīng)結(jié)束,我覺得這本書仍殘余著日本左翼文學(xué)遭到鎮(zhèn)壓的戰(zhàn)前時代韻味?!拔摇睂χ敝握f想“參加共產(chǎn)主義運動”。
      榮格認為所有人內(nèi)心的無意識深處都存在一個“永遠的少年”原型,即陷入不斷升入高空、墜入地母的循環(huán)的希臘少年神伊阿科斯。太宰治文學(xué)被人們稱為永恒的“青春文學(xué)”。我們總是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一個永遠長不大的主人公,喚起人們心底的戰(zhàn)栗與鄉(xiāng)愁般的情愫,令人管窺到人性的淵藪,點燃潛在的創(chuàng)作激情。他的文字總蕩漾著“清澈的感受性”和決不妥協(xié)的純粹,把懦弱作為他的利器,向這個偽善的世界公開宣戰(zhàn),彰顯出一種別樣的強大、高貴與驕傲。
      
  •     《荊棘之城》的迷人之處在于你能通過它進入另外一種生活,不是我們雙眼緊閉也仍然熟悉,肌膚日益粗糙,激情日益干燥的生活,也不是作家薩拉?沃特斯的生活,它是另外一種與我們世界平行的生活——這一次穿越幽暗詭譎、具有哥特氣質(zhì)的荊棘地,我們進入的是維多利亞舊時代...
  •     因為好奇,開始閱讀太宰的書。因為好奇三島究竟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見太宰的,為了這部《斜陽》。初讀,似乎平淡近乎無味的。臆測三島也是懷著同樣復(fù)雜的心情,在閱讀之后。以一個女子的視角來表現(xiàn)自我的倒錯,這在三島是想?yún)s不敢的,或者說,從不敢這樣想,進而扭轉(zhuǎn)成了對希臘式肉體的憧憬。
      同樣是一個人幻化成幾個人,太宰的筆觸更加稚嫩但卻單純。這在三島,是需要避諱的。所以,寧愿以松散的關(guān)系來巧妙架構(gòu)。是因為不敢面對么?也許這不敢也成了一種心傷,所以才會對太宰的文字有那么強烈的反應(yīng)。畢竟是懷著同樣的心情卻運用了不同的筆觸和手法,是一種“我的”被“他人”剽竊了的想法,以致蔓延成了憤怒,不堪的怒。
      但我想,三島心里是否也抱著對太宰的一絲向往呢?畢竟是一個更加年輕的肉體裝著同樣沉重黑暗的靈魂。幾次自殺未遂應(yīng)該也成為了向往的緣由之一。雖然以殉情作為理由有些矯情了。但是,路途和結(jié)果真的就相差那么遠么?
      說來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故事,甚至說來有些簡陋了。這大概是三島不能忍受的一部分吧。比起那些精巧構(gòu)筑的宏大篇章,竟然要把這樣的一種心理寫成一本書,誠然有些玷污了文字。但是單薄的文字里所包含的確是強大而執(zhí)拗的情緒。是向往還是不堪?大概這就是三島的矛盾心理吧。
  •     一如大多數(shù)日本近現(xiàn)代文學(xué)一般的靜謐。整部小說即使在“我”或者直治內(nèi)心澎湃的時候,文字間也是平淡而虛空的。我無法免俗地把太宰治個人的經(jīng)歷和直治這個人物聯(lián)系起來,雖然我知道有時候?qū)⒆髡叩韧谧髌肥且患芪kU的事情,想必會被新批評的諸人鄙夷。但直治至死都無法擺脫貴族這個頭銜的絕望,在我看來,也是太宰治一生的悲劇吧。
      
      小說中,母親和上原先生構(gòu)成了直治(亦是“我”)生活中的兩股拽力。母親那頭是優(yōu)雅,高尚的貴族;上原先生則是草根的,革命的,甚至是有些粗鄙的階層。在日本封建王朝分崩離析的年代(小說的故事描寫的當(dāng)是日本戰(zhàn)后,發(fā)表年為1947年。譯本最后寫成1889年,估計是譯者誤為。原文應(yīng)是昭和二十二年,我猜測可能譯者誤看成明治二十二年),貴族的沒落已成定居。直治和“我”名雖貴族,實則生活環(huán)境早已時過境遷,物質(zhì)基礎(chǔ)和精神依靠全然無法等同。日本的教育普及亦早已不局限于貴族,直治則從他周遭的非貴族同學(xué)和戰(zhàn)友中看到了那種于貴族沒落相反的勃勃生機和無窮的革命精神。在這個貴族不再享有特權(quán),反而顯得保守虛偽的時代里,直治下意識(或許也是有意的)抵制起了自己的出身,并且以最大的努力去忘記這個身份烙印,融入上原先生所代表的這個階層?;蛟S這也能解釋,直治為何一直刻意地去冷淡他和母親,和姐姐的關(guān)系。實際上,他不是要和母親保持距離,而是要和母親代表的這個階層保持距離。
      
      然而直治終究還是失敗了。他無法真正地被那個階層所接受,并且也無法真正地去接受那個階層。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實在無法用自尊去付賬單,十分害怕用上原先生辛苦賺來的錢吃吃喝喝,抱女人,無論如何都辦不到。”他鄙視貴族虛偽的禮節(jié)和生活上的講究,但是又不得不從內(nèi)心里敬仰母親的優(yōu)雅和高貴。他的糾結(jié)和矛盾在生命的盡頭得到激化,直到最后他也終于明白自己徹徹底底還是一個“貴族”,不容改變,因此之前的整個頹廢的青春,叛逆和激進都成為枉然。
      
      母親的辭世,小說中刻畫的非常仔細。這是直治和“我”生活依靠的失去,也是我們心中貴族情節(jié)的徹底剝離。母親所代表的那個貴族階層――優(yōu)雅,正直,傳統(tǒng),保守都在這個時刻褪去。直治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無法成為他所向往的階層中一員,而他本根的階層也隨著母親就此消亡,于是自殺就只能是他最后的選擇。他在遺書末尾寫道“我是貴族”一句,是我在讀這本書中最悸動之處。
      
      “我”則在母親和弟弟走后,顯得釋然了?!拔摇焙椭敝蜗喾?,一直認可自己是貴族身份,但其實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能夠融入非貴族階層并被他們(上原先生)接受。因此,“我”的心路歷程和直治交叉而過,前者的故事可以看成德國文學(xué)中常出現(xiàn)的成長小說(Bildungsroman),而后者則是一個回歸。
      
      小說中蛇的形象屢屢出現(xiàn)――父親去世前枕邊的蛇;搬家前院子里的蛇;母親彌留之際臺階上的蛇……這些蛇似乎也沒有攻擊性,并且常被描繪成美麗優(yōu)雅的形象,但又不斷和死亡和疾病交織在一起。日本《古事紀(jì)》里有記載八岐大蛇(orochi),想來也只能將蛇于邪惡聯(lián)系起來,但我總隱隱地覺得這里不斷重復(fù)蛇的意象,應(yīng)該不僅僅止于此。
      
      最后說說翻譯。很多人都不認同周氏的翻譯,我倒是覺得翻譯中瑕疵當(dāng)是可以原諒的。既然選擇閱讀譯本,而不是閱讀原文,就應(yīng)該有預(yù)設(shè)自己讀到的是某種程度上的再創(chuàng)作。在當(dāng)前這個每千字才給譯者60元的年代,我們給譯者的應(yīng)該是更多的鼓勵和寬容,而不是無止境的批判和否定。更何況,除了硬傷以外的錯誤,所謂的通順,語序,本土化等范疇本身就和每個人所持的翻譯標(biāo)準(zhǔn)不同而異――有人喜歡地道的中國式表達(我個人很不喜歡動不動就文言文來顯示水平的);有人則秉承以最大的限度保留原文語序,這實在眾口難調(diào)。其實有挑刺批評的時間,何不自己踏踏實實去翻譯一部作品呢?
  •     c.k說,抽煙是因為手指寂寞了,寂寞了是因為你不在身邊。
      把這句話送給我的戀人圖書館。如果沒有她一直在身邊默默地支持著我,安慰我枯井般的寂寞,我早就變成瘋子了。
      她給我?guī)砹颂字危粋€只能用“傳說中”,“神奇”來形容地作家。
      村上不爽他,三島也是,不過no problem.太宰治的一切符合我關(guān)于頹廢美的一切標(biāo)準(zhǔn)。
      在絕望中沉淪,舞盡荒謬的人生,喪失做人的資格,瘋子般的末日狂歡,人間奔逃。。。。。。
      他用一種近乎于卡夫卡的方式顛覆了頹廢的定義。
      書中的男主角,多是才華橫溢,生活潦倒,借酒消愁,吃軟飯的料。他們最大的優(yōu)點即是身上還非常珍惜地縈繞著一種讓女人做夢的氛圍,最大的缺點即是參考前一點帶頭犯賤。
      《維榮之妻》就是這樣開始的,窮困潦倒的妻子在一小破屋里等著詩人丈夫回家,丈夫興沖沖地回家,拿著5000塊錢顯擺,這時一男一女闖了進來,丈夫在與他們的沖突中逃走了。那一男一女自我介紹說是某酒吧的老板,然后向妻子哭訴她的丈夫從沒有付過酒錢,今天還偷了他們5000塊錢。妻子在聽他們哭訴的時候?qū)掖蜗胄Τ鰜?,因為每次都是他們主動提供酒給賴賬的丈夫的,為什么?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最后的處理結(jié)果讓人大跌眼鏡,妻子主動提出在酒吧工作,幫丈夫還債。丈夫每隔一天就來一次,酒錢算在妻子賬上,晚上下班,兩個人手牽手幸福地回家。結(jié)尾,丈夫說,他那次偷錢是為了過圣誕節(jié)。
      這情節(jié),怎一個無厘頭了得?
      卻深藏這一種絕望的心緒。
      《人間失格》的結(jié)構(gòu)精巧,故事動人,意蘊豐富,不愧是天才最后的絕唱,個人覺得這是他最好的作品。
      開篇即以三張照片高度概括了主角荒誕的一生,這是一個很奇巧的寫法。值得模仿。
      情節(jié)和語言令人莞爾一笑,卻輕松不起來,他的小說指向的同樣是我們自己也不明白的靈魂。
      少年時的我,不斷說謊,討好,賣乖,大家都被我逗得哈哈大笑,殊不知這是我對人類最后的求愛。
      長大以后,從一張床走向另一張床,與突然相愛的女人為了3塊錢的自尊而偷稅殉情,未遂后又給某個中年婦女當(dāng)男妾順便賣漫畫,后來又去勾引純潔無瑕的處女。
      世界上所有的人包括我的親人朋友都指責(zé)我不是個東西。
      但其實一切都并非出自我的真心,我是裝的。
      最后我被送到了精神病院,貧病交加,徹底失去為人的資格,二十七歲。
      眾人皆醒,唯我獨醉?!S榮之子
      瘋狂荒謬得就像我以前的臆想
      
  •   我也中毒了,中了很多年。從高中第一次讀到到現(xiàn)在,每隔幾年讀一次。
  •   背景介紹多了些,前三段并成一段或許好些
  •   這是我改不掉的毛病
  •   和子懷的是作家上原的孩子。猥瑣畫家是另一個人,是直治喜歡的女人的丈夫。
    我個人覺得和子懷上孩子不該用希望來形容,她與直治選擇了不同的路,直治無法擺脫沒落貴族的身份,無法適應(yīng)新的世界,然而和子一直在強調(diào),她在做一個犧牲者,過渡時期道德的犧牲者,她把孩子作為一個向過去世界,沒落貴族身份的宣戰(zhàn)的標(biāo)志,是一種無聲的抵抗。我倒覺得斜陽的結(jié)局是好的,和子會堅定的活下去。
  •   LS猥瑣畫家應(yīng)該就是指的作家。
  •   每一篇都寫的很長
  •   寫的很好,受教了
  •   為自我而抗?fàn)?,為自我而保留。終于明白我為什么會為這篇小說著迷了~謝謝,寫的很好~
  •   這些是書摘吧。只喜歡真。
  •   周敏珠這版譯得不好,看重慶出版社的或者更早一點的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吧
  •   朋友推薦臺灣的譯本,臺灣的翻譯業(yè)還是很有操守的
    能找到臺版,就不想看大陸版
  •   = =
    吉林出版社用的也是周的這個譯本。。
    你要相信,最好的翻譯家還是在大陸,而且70年代取得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當(dāng)然現(xiàn)在是不怎么地。
  •   真有文化
  •   評錯地方了吧?
  •   剛?cè)曩I了本 ,晚上回家好好欣賞!謝謝你的文字!
  •   總覺得最后一段在說我
    lz你不認識我吧 呃
  •   恩 說到Orochi 我就只想到無雙大蛇~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