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絨布作封皮,包上透明紙免得弄臟──那底下深淺的絨色仿佛水云渦流,一如書名所,,ISBN:9780195955248,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 />

記憶的腳注

出版時間:2005-10-18  出版社: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董橋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雪月扇上的桃花
2006-07-06 23:36:26 李天葆
雪月扇上的桃花
董橋的書印極為考究,這本灰絨布作封皮,包上透明紙免得弄臟──那底下深淺的絨色仿佛水云渦流,一如書名所謂的“記憶”,而里面的文篇等于云淡風(fēng)清的“腳注”。常人都說董橋好,好在哪里?我想他營造舊文人的風(fēng)雅蘊致是到家了──那過去流散在時光天涯的民國名流,不管是學(xué)者政客或者才媛詩人,他輕描淡寫幾筆,往往從一兩幅別處看到的詩畫入手,偶插一兩件軼事韻事,梢在文內(nèi)與時事對照。暗諷月旦,可說接近毛詩的“興”。董橋又性好搜集,附夾的彩印書畫可看出他的用心。對此類舊聞遺風(fēng)不熟,甚至無心“嘵風(fēng)殘月”者,只覺造作矯情;或有意尋覓董橋文字八陣圖里的實質(zhì)意義,翻來覆去唯剩霧來花影,月浸江底,看不出所以然。他曾留英,筆底更添一份“西風(fēng)”,英美文壇掌故信手拈來;寫阿瑟米勒死后百老匯熄燈相送,其中幾句恍如雪里舀水,清明洞察,深得我心:“──學(xué)院里的知識人一向只為私利,在講壇上狎玩當(dāng)代文學(xué),評作品以自詡,棄作家如敝屐───”故他不看勢利的文學(xué)評論。
提及姚老譯筆渾然天成,可我偏記起上官云珠—老上海留在新中國凋紅的一株艷霞;她與姚克所生的女兒。紅顏哀事則重生在陳丹燕的厚甸甸書冊里。閃藏在其中的翩翩紅袖為數(shù)不少,大抵董橋有意為文存照,是以舊民國逸事雜記多了一份魅麗光環(huán),麗人綺事,一如白先勇忘了寫的章節(jié),反而由他補綴──不就是此書附印的溥心畬五言對聯(lián):牡丹鳳凰團花里,一朵花一個字,“女蘿搖碎月,仙露綴明珠?!皩O多慈與徐悲鴻之戀,叫我意外,董橋照例從拍賣會的「寒江孤帆圖」遠遠來近來寫,再提孫氏之詩,丹青綺戀到思念斷腸,董文用得極其“煙籠傷心碧”,簡直是金綠山水的文字。于是我們熟知徐悲鴻身畔紅粉,蔣碧薇廖靜文之外,還有個孫多慈──蔣廖二女的回憶錄,倒是看過?!和艟l(wèi)的三個女人』寫方君瑛陳璧君和施旦,幾個段落寫盡一代漢奸,他的情史艷屑,卻不無真情實意。
文風(fēng)志趣再個人化,也有其寄托深喻──趙紫陽舊居書房外院的白玉蘭,還有當(dāng)年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玉簪劫后盛放,都好比是將花喻人風(fēng)骨冰清。董橋文章身后是南方香港特區(qū)背景,政事多變,一本本牛津出版的董氏文集雖是吟風(fēng)弄月搬炫掌故之嫌;只是一把雪月扇上的朱砂紅,無須點染描畫,心里都有一部借古諷今的『桃花扇』在,枝枝節(jié)節(jié)隱藏在空氣中,不言而喻。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記憶的腳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4條)

 
 

  •     昨晚看完的,今天早上補上簡短的“讀后感”。
      
      第一,文字不錯。第二,信息量大,我的意思是,里面有各種你不認(rèn)識的文化名人和軼事等等,如果愿意深挖,一路檢索下去,能長很多知識。第三,缺乏思想性,沒有讓我拍案、覺著醍醐灌頂?shù)纳羁桃娊狻?br />   
      用馮唐的話說,“董橋的好處,反反復(fù)復(fù)說,無非兩點:文字和古意”。可見,思想非他的長處。這位馮唐還認(rèn)為,“學(xué)古者昌,似古者亡”,周樹人、周作人,“他們用功的地方不是如皮肉的文字本身,而是皮肉下面的骨頭,心肝,腦漿”,結(jié)論是“你一定要少讀董橋”。
      
      讀董橋也是偶然,因不是我一貫的風(fēng)格。一來,一個同學(xué)極其喜歡,幾次推薦,其他同學(xué)過生日他照例送董橋,人手一冊;二來,一次在公交車上跟一個57級的老北大聊了幾句,竟也給我推薦董橋。好奇心被激起之后,當(dāng)然想見識一下。
      
      按我的風(fēng)格,那種思想深刻、見解犀利,文字又幽默的雜文才是我的最愛。董橋之流,工于文字,思想欠缺。但是,“兼容并包”、“兼收并蓄”是我更大的風(fēng)格,多樣性是個好東西,也該多讀讀其他口味的東西。
  •     輕撫著藍色布面書皮,上面的皺紋就好似時光的印記在刻畫.
      董橋一生愛書藏書.
      收到的書,做個書盒還要講究材質(zhì),實在小資到了極致.
      字里行間透出一個文人氣十足的"遺老"形象.
      真難以想像現(xiàn)實中,他也是個現(xiàn)代干練的商人.
      他說中國畫的學(xué)問往往在題不在畫,這點不敢茍同.
      國畫中近山取其質(zhì),遠山取其勢.工整處婉麗,寫意時辛辣.
      留白的分寸和念想.這其中的學(xué)問可真不壓于文字.
      
  •     久仰董橋的大名,知道其文字復(fù)古而清麗,透過他的文字能夠感受逝去的那個時代,這姑且稱之為董橋的話語體系。真正拜讀董橋的作品實在去年,記得完成了很多事情后突然變得很閑,在即將要離開的圖書館里漫步突然發(fā)現(xiàn)了董橋的作品,還記得那是《今朝風(fēng)日好》,封面純凈而儉樸,十分喜歡,翻開書,書中記錄的都是過往的物與事。文筆果然洗練、清純,追憶那個清淡而婉約的時代。但是記錄的事物也許與作者關(guān)系過于密切,因此對于我們這些對那個時代的具體人事和作者都不熟悉的讀者來說讀起來就欠缺了一份吸引,所以看了一半就放棄了。后來也陸續(xù)看了一些,但是都是看到一半就放下不看了。
      這次選擇看這書,一開始的時候,我在想會不會重蹈過去的覆轍呢?但是這次卻不會,兩天就已經(jīng)把它看完了。我想這可能是與內(nèi)容有關(guān)。正如書名所言,這是一本作者為自己的記憶作注的書,書中所言之人與物其實我們都相對熟悉(國外的還是不熟悉),讀起來就減少了阻隔感。讀后又有無限的感慨,覺得無論是什么時代相對于一部分人而言,那是最好的時代,而在另外的時代卻不一定。
      董橋的文字還是值得一讀的,文字中所記錄的人與事與我們漸行漸遠,我們今天能完全懂得那個時代嗎?讀過董橋的書后,你就不能妄言,盡管他們和我們所相差的時間,與漢唐明清相比,那當(dāng)然是近的。不過不能忽視的是j近代是個變化劇烈的時代,今天的話語與那時的話語已經(jīng)有了相當(dāng)?shù)膮^(qū)別,董橋的文字最起碼能為我們從感性上理解那個時代提供了很好的橋梁。
  •     是周末讀書郎放學(xué)日了。海風(fēng)來到礐石山頭,已明顯放緩了腳步??蓪W(xué)生們歸家的那陣下山快跑,相襯得更見輕快、歡喜。到位于礐石的金山中學(xué)接阿弟回家,成了清明假期我的首項休閑。彼時候,山下車輛行人開始多了,拜山掃墓的人群已初現(xiàn)。雖然天空未必放晴,但四處彳亍的老老少少,分外有親切感。這應(yīng)該是清明節(jié)特有的氛圍吧——是有記憶有故事有團聚的節(jié)日,能歸來會首的人,真好!
      一說起“拜山掃墓”,掛到嘴邊,格外文縐縐,還是習(xí)慣“過紙”(“掛紙”),念叨得親切。一轉(zhuǎn)眼就到了三天假期的最后一天,即是正清日了。驅(qū)車返鄉(xiāng),交通擁擠,大家都顯得有點急有點盹有點困。帶上祭品、蔬果和黃紙白條上山,一路踏著的是青蔥是離離;到了墓前,除野草、清雜塵,要的不正是一份珍重的記憶,在給先祖掛紙時,可以濃得很貼心。在沉浮夸耀盛行、滿是標(biāo)簽套話的年輪間,還是沉默、緬懷來得真實。合眼默念時,圖的是一番沉寂,袪熱袪濕,用真誠補養(yǎng)過日子的脊梁……
      詩句里的“欲斷魂”是一種牽掛的耳語的描摹嗎?還是“記憶的腳注”?追尋假期的閑暇,讀一點董橋先生《記憶的腳注》里清貴的文字,韜光養(yǎng)晦,是老舊文士似水的體貼,流動輕盈,轉(zhuǎn)入傳統(tǒng)的家園,原來真可以心順、心安。
  •             董橋的腳注
      
      
        話說那日與笑我兄閑話,偶爾言及忍痛買港版董橋文集事,我兄笑道:“我有一友,說董先生的文章很像一支總也漲不上去的股票?!边@話大概是說他的文字少變化,氣魄,格局都不夠大,始終邁不進一流大家的堂廡中去。言外之意,當(dāng)然是這只是一位寫得又多又快的專欄作家罷了。
      
        不過我倒以為,一直少有變化,恰好說明其內(nèi)勁持久,綿長,對自家認(rèn)準(zhǔn)的方向能心無旁騖持之以恒地慢慢走下去,雖說多是盆景小品,幾案文玩,缺乏名山大川的千溝萬壑飛瀑流泉和荒江大河的波瀾起伏泥沙俱下,然而會心處正不必在遠,好比蘇州那些藏在幽深小巷里不為人知的私家園林,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的隨心點綴,竟也在雖由人作的工筆描摹中造就出宛若天開的境界來。
      
        董先生置身滾滾商海,偏偏苦心孤詣追逐如處山林的闃寂情懷,實在難能可貴。然而更值得珍視的是心如靜水卻并未忘記媒體從業(yè)者所應(yīng)有而當(dāng)下已缺席太久的人間情懷,我總是猜想,他一定記得李大釗寫的那副對子“鐵肩擔(dān)道義,妙手著文章”,否則,他不會如此憂心于香港的前景與港人的未來。以前讀他在大陸出版的幾本文集,只看到一個中年記者不再搶新聞抓線索,而是坐在窗前浴著月光談?wù)摳魃L(fēng)雅,以為這就是董橋的全部。直到終于托邯鄲兄覓來那卷濃艷如火的《小風(fēng)景》和素潔如雪的《白描》,才發(fā)現(xiàn)原來的印象竟只是一汪春水中模糊的月影,不能完全當(dāng)真的,尤其是在《小風(fēng)景》里,橫眉冷對,拍案而起的文字竟然不在少數(shù)。
      
        陡然間想起魯迅夫子和朱光潛先生關(guān)于陶淵明的那場論爭來,從某個意義來看,董橋就像陶淵明,既有光風(fēng)霽月,更有金剛怒目,“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目’式,在證明著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見南山’的是一個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揚,更離真實?!諠撜驗椴⒎恰疁喩硎庆o穆,所以他偉大’,現(xiàn)在之所以往往被尊為‘靜穆’,是因為他被選文家和摘句家所縮小,凌遲了?!贝笙壬娌焕⑹谴笙壬?,數(shù)十年前的一番話更像是在說眼前,只不過“凌遲”作家以及一切愿意思想的人們的不再是“選文家”“摘句家”,而是更加強硬蠻橫的國家機器。很遺憾,董橋也遭遇到這樣的命運。
      
        還是扯回來說董先生的書吧。我所擁有的三卷文集真當(dāng)?shù)闷鹈垒喢缞J,方寸之間投射光影斕斑,封面自不必說,單是內(nèi)頁的用紙,就相當(dāng)講究,版式疏朗,天寬地闊,真是當(dāng)成一件有生命的藝術(shù)品在制作。喜歡聽他有些刻意有些雕琢有些矯情地講文玩,講舊文人,講過去的情調(diào)。有些像南宋的詞,那是人力執(zhí)拗,舉重若輕的逆筆,不管是夢窗凌亂,還是玉老田荒,居然也別有美麗所在。
      
        最高興的是,在一篇文章里他終于忍不住說今后要寫自己真心想寫的東西了,不再心為形役,不再為他人作嫁衣。真為他老人家(這個稱呼怎么有些怪怪的)叫好。人生實難,能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那是幸運之極的造化,董先生都得等到六十來歲才能到自為的地步,該算遲來的際遇了。盡管知道這些紙上的煙云哪怕再迷人都只會是記憶的追悼,卻也愿意陪著他一起撫摩那款乾隆年間的剔紅漆盤,畢竟我們都“情愿保留那一絲歲月的印記”而舍不得“送去修飾了?!?
       
        十月十八日夜闌識于榻,十一月四日改定。窗外雨絲風(fēng)片,秋意欲滿懷矣。
      
  •     讀董橋先生的散文向來是種享受。
      但《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的版本,讓足夠優(yōu)美的散文錦上添花。
      
      從《小風(fēng)景》開始,紅色canvus的精裝版本,已經(jīng)是捧在手上翻閲的很大享受。
      此本《記憶的腳註 footnotes to memory》,以藕灰色的麂皮封面包裝,實在是讓人撫摸書皮便能閲讀董橋先生的散文風(fēng)采。
      這本書的裝幀並不只是昂貴或者特殊,但是我以爲(wèi)他選擇的顔色和面料,都很適合這個活了超過一甲子的老派文士。
      
      董橋先生在書中寫《幸虧曾蔭權(quán)命好》令人鼓掌:
      “我不願意歌頌香港的新天地説穿了也許只是一個老派人應(yīng)有的固執(zhí)。
      人老了不供養(yǎng)幾分固執(zhí)容易喪失氣節(jié)和品格:小事順從人意可以;關(guān)鍵的信念放棄方正的堅持等於墮落?!?br />   
      “……曾蔭權(quán)只能摸著中南海的門檻找門道。幸虧曾蔭權(quán)命好:命好是他的本錢?!?br />   
      老人寫到這種火候,即便是駡人也恰到好處,不慍不火。
      雖然我對政治毫無興趣,對香港我也只是單純的觀光客人,不過讀董先生寫香港故事,客人很容易make myself at home.
      
      看過一些人批評董橋體,說董先生便是用大堆形容詞堆砌交遊相識的人,說他行文泛泛,華而不實。
      還舉證歷歷,評論寫的洋洋自得。
      
      我的意見不同,讀起來容易的董橋體自己卻是不可能寫得出來的。
      
      除了傳承舊派風(fēng)采,還得像先生那樣見多識廣,交遊四方,博學(xué)強記。
      每篇散文停註的恰到好處。
      
      先生沒說的不是他說不出來,而是如果已經(jīng)說了那麼多、還讀不到內(nèi)容,那你也不用來了。
      
      http://sweetobject.com/2006/02/04/204
      
  •   青雅
  •   寫得是真好
  •   其實,為文是否有情趣,有智識,關(guān)鍵在于那一行行文字、標(biāo)點能否拴住讀者的心,其他的外在形式只能是點綴罷啦。
    喜歡你的評論,是個有情趣的讀書人。
  •   喜歡你的評論,是個有情趣的讀書人......同意,呵呵
  •   董先生的文章對于初練習(xí)寫作文的學(xué)生比較有幫助,咬文嚼字,挺有趣味的。“董先生的文章很像一支總也漲不上去的股票”,這話有意思。董先生的文章看起來總覺得是做出來的,太用力太用心了
  •   寫專欄的難處,并不比憋巨著差,每天都要固定寫出新鮮的話題,有時候真是被逼瘋的感覺,難得董橋?qū)懙眠€那么淡定,不時地幽默一下,讓人看了還想看下篇。
  •   陶潛正因為并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現(xiàn)在之所以往往被尊為‘靜穆’,是因為他被選文家和摘句家所縮小,凌遲了。
    這句太棒了。
  •   期待閱讀這本書。
  •   mars生活在香港么?
  •   生活在各地。上海居多。
  •   每年都去火星度假么?
  •   不一定每年去。也到其他地方去的。
  •   KenLee,
    不客氣呀。
    喜歡董老的文字是好的,平視炎涼。
  •   董橋的文字"力大著沉",如果認(rèn)真琢磨,各人有各人體會.
    有的文章我也覺得他很閑,寫這個干什么?
    但多數(shù)文章,我覺得容不得那些喜歡找磋兒的人的挑刺,那真是寫得好.
    不過,我想他的文字好不好,讀者都是聰明人,自己去體會吧.
    我不說哪篇好,哪篇壞,因為反正他的文字眾人都可以很容易地讀懂,而且凡是讀了的,喜歡不喜歡都會感覺比較清楚的.
    用不著我說,各人自會懂,這就是董橋的好.
  •   這本書的封面,讓麥克看了眼光有點發(fā)直:也只有封面看看了。
    前兩天在書店見到上海譯文精裝紀(jì)念版《洛麗塔》,看了也舒服。不過開本比這個寬了許多。
  •   汗,不看您的評論我也不曉得是麂皮...
    不過我的書是淡紫色,不是灰色誒。
  •   超喜歡這本書的封面,摸起來手感非常好。
  •   對的,手感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