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敵意

出版時間:2012-3-19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作者:北島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7月20日,北島在2011香港書展上作題為“古老的敵意”的演講。他援引詩人里爾克《安魂曲》中的名句——“正因為生活和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某種古老的敵意……”他認為一個好的寫作者應該有意識地保持與所處時代、母語以及自身的某種緊張關(guān)系,并在演講中批判“粉絲文化”。
大約一個世紀前,奧地利詩人里爾克在《安魂曲》中寫下這樣的詩句:"因為生活和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某種古老的敵意"。
二十世紀開始的歲月,在漢堡和不來梅之間的小鎮(zhèn)沃爾普斯韋德(Worpswede)聚集著不少藝術(shù)家和作家,包括里爾克。他們一起聽音樂會、參觀博物館,在狂歡之夜乘馬車郊游。其中有兩位年輕漂亮的女畫家就像姐妹倆,金發(fā)的叫波拉,黑發(fā)的叫克拉拉。里爾克更喜歡金發(fā)的波拉,但不愿意破壞這對理想的雙重影像。在觀望中,一場混亂的追逐組合,待塵埃落定,波拉跟別人訂了婚。里爾克選擇了黑發(fā)的克拉拉,與她結(jié)婚生女。七年后,波拉因難產(chǎn)死去,里爾克寫下這首《安魂曲》獻給她。
這段插曲,或許有助于我們了解里爾克的詩歌寫作與個人生活的關(guān)系??v觀里爾克的一生,可謂動蕩不安,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的四年間,他就在歐洲近五十個地方居住或逗留。里爾克在《秋日》一詩中寫道:"誰此刻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誰此刻孤獨,就永遠孤獨"。這正是他漂泊生涯的寫照。
里爾克的這兩句詩"因為生活和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某種古老的敵意",對我來說有如持久的鐘聲,綿延不絕,意味深長,尤其在當今亂世,或許可引發(fā)更深一層的思考--對于以寫作為畢生事業(yè)的人來說,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生活、如何寫作、如何理解并處理生活與寫作的關(guān)系。
所謂"古老的敵意",從字面上來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帶有某種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與書寫的源頭;"敵意"則是一種詩意的說法,指的是某種內(nèi)在的緊張與悖論。

作者簡介

北島,趙振開,1949年生於北京,現(xiàn)居香港。1978年與朋友創(chuàng)辦《今天》文學雜誌並任主編至今,作品被譯為三十多種文字出版,牛津版作品有:《守夜:詩歌自選集》、《藍房子》、《午夜之門》、《青燈》、《時間的玫瑰》、《在天涯》、《七十年代》 (合編)、《城門開》、《波動》。

書籍目錄

輯一
3 一個四海為家的人
18 野獸怎麼活,詩人就該怎麼活
28 另一種聲音
36 詩歌是我們生存的依據(jù)
50 越過王朔向老舍致敬
55 我的記憶之城
65 用「昨天」與「今天」對話──談《七十年代》
70 八十年代訪談錄
83 《今天》的故事
107 在歷史偶然的鋼絲上──關(guān)於“星星畫會”
112 我一直在寫作中尋找方向
125 越界三人行──與施耐德、溫伯格對話
輯二
149 古老的敵意
155 翻譯與母語
161 致二○四九年的讀者
165 詩意地棲居在香港
171 缺席與在場
174 失敗之書
177 我的北京
179 遠 行
184 矽谷的夏娃
188 勸君更盡一杯酒──為葛小佳送行
191 悲情往事──悼張棗
輯三
213 用另一雙眼睛尋找幽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古老的敵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中國詩歌出現(xiàn)過兩大高峰。第一次是中國詩歌的源頭,從《詩經(jīng)》到《楚辭》;第二次是唐詩宋詞,距今已有一千年。中國詩歌日漸式微,尤其到了晚清,說來原因很多,比如科舉制度。到了明清,文化環(huán)境越發(fā)惡劣,由于宋明理學確定儒家的正統(tǒng)地位,思想學術(shù)自由受到限制。再有嚴格的格律導致了形式僵化,以及書面語與口語的脫節(jié)等等。晚清的衰亡首先是文化的衰亡?!拔逅奈膶W”則是受到進步主義的影響,用西方的線性時間觀取代中國固有的循環(huán)時間觀。但五四以來的新詩與傳統(tǒng)之間出現(xiàn)了巨大的斷裂,關(guān)鍵是無法把中國古詩特有的韻味用新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拔逅摹笨梢哉f是從零開始的,后來所謂的“九葉派”是第一次高潮,可惜因新的歷史轉(zhuǎn)折而被迫中斷。1949年之后,這些人大多數(shù)轉(zhuǎn)行搞翻譯。
      
       漢語在當代遭到的第一次打擊是從1949到1979。官方話語到了文革算是走到了盡頭,甚至所有詞與物的關(guān)系都被固定。1972年初,北島寫了一首詩叫《你好,百花山》,其中有一句“綠色的陽光在縫隙里流竄”,他父親看到后讓他馬上燒掉。因為太陽指的只能是毛澤東,怎么能是綠色的呢?
      
       斯帕曾這樣寫道:“我們經(jīng)歷著一場時代的轉(zhuǎn)折,不是一場革命,而是一場回歸。在最古老最深刻意義上的回歸。一種向源頭的回歸,也是一種向初始的回歸?!笔加诹甏┑闹袊叵略姼?,就是對中華古老文明的源頭的回歸,那就是詩歌的中國。
      
       文革的破壞,造成與傳統(tǒng)文化的偏離,地下詩歌才有了創(chuàng)造新空間的可能,這恐怕是祖輩后輩都難以獲取的空間——在可怖的高壓下獲得了純粹的自由,在最黑暗的時刻目睹了令人暈眩的光明。
      
       熬到1978年,政治上開始出現(xiàn)松動的跡象,地下文學終于浮出地表。從七十年代末開始,包括《今天》、星星畫會、四月影會、第三代詩歌、第五代電影、尋根文學、實驗小說,那就是一場文藝復興運動,到八十年代中期走向高潮。由于準備不足,這能量沒持續(xù)多久就衰敗了。
      
       漢語在當代遭受的第二次打擊,是從1989到現(xiàn)在。與頭二十年的輝煌相比,近二十年的詩歌革命危機四伏?!敖裉?,藝術(shù)和文學面臨一種不同的危險:不是一種學說或一個無所不知的政黨在威脅著它們。而是一種沒有面孔、沒有靈魂、沒有方向的經(jīng)濟進程在威脅它們?;蛟S市場是公道的,但它是瞎子和聾子,既不愛文學也不愛冒險,它沒有思想,只知價格而不知價值?!彼古恋脑捳酶爬诉@二十年中國藝術(shù)與文學的外在危機。
      
       自1840年以來外憂內(nèi)患構(gòu)成了我們復雜的民族情結(jié),而中國的經(jīng)濟崛起帶來某種“盛世”的幻覺。這既是自上而下的,也是自下而上的。在這一幻覺影響下,物欲橫流,眾聲喧嘩,讓本來就很有限的精神資源變得更加貧乏。商業(yè)化的影響無所不在,掏空人的心靈,用物質(zhì)的滿足感取而代之。大部分年輕人失去了反抗能力,因為他們不知道反抗的是什么。教育也扮演了同謀的絕色,讓人從生下來就不再有懷疑精神。就像流水線,從生到死,一切都被決定了。在全盤商業(yè)化的三十年中,無論知識分子和作家,幾乎都沒來得及有足夠的批判與抵抗意識。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內(nèi)在危機,那就是我們這古老民族太注重功利,太工于心計,缺乏一種天真無畏的“少年精神”。這一點恰恰從內(nèi)部消耗了向前推進的動力。
      
       里爾克在《安魂曲》中說:“因為生活與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古老的敵意。”可怕的不是苦難與失敗,而是我們對自己的處境渾然不知。
      
       現(xiàn)代漢語是一種年輕的語言,還沒有達到古漢語的成熟程度。放在世界橫向的坐標軸上也是如此?,F(xiàn)代英語的轉(zhuǎn)型可以說是從莎士比亞開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了。
      
       與民族命運一起,漢語漢語走在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路上,沒有退路,只能向前走,盡管向前的路不一定是向上的路——這是悲哀的宿命,也是再生的機緣。
      
       1990年《今天》復刊后,試圖辦成一個跨地域的漢語文學先鋒雜志。除了文學作品外,也支持邊緣化的文化藝術(shù),讓中國文化的香火不斷。近年來《今天》試圖與非西方文明建立一種對話關(guān)系,在做和印度、埃及、土耳其的對話,試圖讓中國文化脫離簡單把西方作為參照系的怪圈。
      
       北島在《今天》二十五周年紀念活動上說:“我特別強調(diào)的是,一個民族需要的是精神的天空,特別是在一個物質(zhì)主義的時代。沒有想象與激情,一個再富裕的民族也是貧窮的。在這個意義上,《今天》又回到它最初的起點:它反抗的絕不僅僅是專制,而是語言的暴力、審美的平庸和生活的猥瑣?!?br />   
       回首歷史,朝代更迭與經(jīng)濟興衰如過眼云煙,最終留下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才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立身之本?!跋M腥A民族早日從物質(zhì)主義昏夢中醒過來,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掀起民族文化復興運動,徹底改變我們的文化風貌和精神品質(zhì)。”談論未來就是夢想,在這個意義上,“烏托邦”正是人類做夢的能力,“彼岸”正是夢的邊界,而正因為有了這種能力和邊界,人類才有了方向和目標,才不會迷失在黑暗中。
      
       北島的批判意識與理想主義提醒著當代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古老的敵意》在大陸沒有出版,故簡要概述其內(nèi)容。
      
      
  •   生活與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古老的敵意。
  •   文中“斯帕”應為“帕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